凉风吹日暮,曲水抱檐回。
玉醴祠官送,华筵海客陪。
卜邻伤往事,推毂冠时才。
花下频倾写,谁言触热来。
【注释】
曾太常:指唐末诗人曾巩。张羽、王邵、长孺:都是曾巩的友人,同为“元和四杰”。小集:聚会。
凉风:清风。
玉醴:美酒。祠官:主管祭祀的官吏。陪:陪伴。
卜邻:选择住宅,这里借指交游。推毂:荐举,推荐人仕。冠:居第一位。
花下频倾写:在花下频频地挥笔赋诗。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夏初在洛阳与友人相聚时所作。当时他任国子监博士,曾巩是宰相,他们志同道合,经常在一起饮酒吟诗。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凉风”两句,写宴会开始,主人迎接客人的情景。“曲水”,即曲折的水渠。相传古代帝王或贵族常在水渠旁建宫殿,故称。“檐回”,指屋檐弯曲。“玉醴”两句,写宾主欢聚一堂,畅饮美酒,共叙友情。“祠官”,掌管祭祀的官吏。“华筵”,华美的宴席。“海客”,泛指宾客中善于辞令者。
“卜邻”两句,写诗人在友人的盛情邀请下,被推举出来担任朝廷要职,而感到十分荣幸。“卜邻”,原指选择住宅,引申为结交朋友。“推毂”,荐举,推荐之意。“冠时才”,意思是说,自己有才,应推举出来,为时代所用。
“花下”两句,写诗人在美丽的花丛中,与朋友一起吟咏酬唱的情景。“频倾写”,多次地赋诗。“谁言触热来”,这是说,谁又会知道是在炎热的季节来到此地的呢?
【译文】
清风吹来,太阳落山了,曲水流回转旋地环绕着房屋。
玉醴美酒送行的人送来了,华丽的筵席上海客们陪坐饮酒。
我选择住宅是因为怀念往事,推举人才是为了赶上时代的需要。
我在花下频频地挥毫作诗,谁说我这是在酷暑中来到这地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