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招隐处,踪迹继焦君。
树色衔青阁,江津带白云。
饮猿垂涧接,别鹤入山闻。
不是逢王烈,谁能辨鸟文。
诗句释义与赏析
《王敬美以游京口诸山篇咏见示》是明代诗人黎民表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友人的真挚思念,也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解读:
- 诗意解析
- 故人招隐处:表达了诗人对某个特定地点——即他的朋友隐居之地——深深的怀念与向往。这种情感体现了一种对于心灵归宿的追寻,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踪迹继焦君:这里的“焦君”可能指的是一位名叫焦的人,而“踪迹继焦君”意味着诗人追随这位朋友的脚步,一同探索未知的自然之美。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冒险精神的追求。
- 树色衔青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树木的颜色与青绿色的阁楼相映成趣,象征着和谐与美丽。这一景象不仅是对景色的赞美,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 江津带白云:这句诗捕捉了江水的流动和云彩的飘渺,传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宏伟景观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腻和敏感。
- 饮猿垂涧接:描写了一只饮猿在溪边饮水的情景,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动物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态多样性的尊重和关注。
- 别鹤入山闻:描述了一只鹤飞入山林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进一步描绘,也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超然的精神境界。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
- 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对静态美的描绘,也有对动态美的捕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描绘,传达了对生命、自然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上,更体现在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中。
- 诗歌中的哲理思考与对自然美的描绘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理解。
- 背景介绍
- 黎民表,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通过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和深远意义。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一次深刻展现,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