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眺非无地,偏寻一径幽。
风花过净院,芦荻满汀洲。
月渐中宵减,人嗟两鬓秋。
负羁将谪宦,俱厌五陵游。

诗句原文

凭眺非无地,偏寻一径幽。 风花过净院,芦荻满汀洲。月渐中宵减,人嗟两鬓秋。 负羁将谪宦,俱厌五陵游。

译文解释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在宁静夜晚散步时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凭眺非无地”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内心依然感到充实;“偏寻一径幽”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这条隐蔽小径的喜爱,它为诗人提供了一种逃离世俗喧嚣的独特体验。此外,“风花过净院”、“芦荻满汀洲”等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最后,“月渐中宵减”与“人嗟两鬓秋”巧妙地呼应,将诗人的心境与季节变化相联系,表达了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无奈与感叹。

关键词注释

  1. 凭眺:依靠眺望,形容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寻找心灵的慰藉。
  2. :隐秘、僻静之意,表明诗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小径行走。
  3. 风花:指风吹过时花瓣轻轻飘落的景象,通常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时刻。
  4. 净院:清净整洁的院落,反映出诗人对环境清洁与宁静的追求。
  5. 汀洲:水边的沙地或小洲,常用来象征宁静的自然景观。
  6. 月渐中宵减:描述月亮逐渐西沉的情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深沉。
  7. 两鬓秋:指人的两鬓(即头发两旁)因年岁增长而出现的白发,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岁月变迁的感受。
  8. 谪宦:古代官职中的流放之职,此处可能暗喻诗人的政治处境或贬谪的经历。
  9. 五陵游:古时帝王的行宫所在之地,泛指繁华之所,此处可能表示诗人对过去生活场所的回忆或向往。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次静谧的夜晚散步经历,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传达了一种超脱现实、向往自然的情感态度。首句“凭眺非无地”,即表达了虽有身处他乡之感,但内心的世界却是宽广无垠的。接着,“偏寻一径幽”展现了诗人对这条不为人知小径的特别偏爱,它成为了他寻找心灵慰藉的避风港。“风花过净院”与“芦荻满汀洲”两句,分别描写了清新的花香与静谧的水边芦苇,这些细节的描写增强了场景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而“月渐中宵减”与“人嗟两鬓秋”则巧妙地将时间推移与自然变化与人的年龄增长相联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流转的无奈接受。最后,“负羁将谪宦,俱厌五陵游”一句,既反映了诗人被贬谪的处境,也表达了对远离繁华之地、寻求简单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对人生哲思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