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烽烟接塞垣,西风立马望中原。
浮云尚走陈琳檄,明月还开庾亮尊。
青草北临沙碛断,黄河秋绕蓟城翻。
汉庭正是筹边日,谁遣长缨到玉门。

万里烽烟接塞垣,西风立马望中原。

浮云尚走陈琳檄,明月还开庾亮尊。

青草北临沙碛断,黄河秋绕蓟城翻。

汉庭正是筹边日,谁遣长缨到玉门。

注释:塞上曲,古乐府诗题,此处指代诗人送王世贞(字元美)赴边塞的诗篇。羽书,古代征调军队或用于军事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陈琳檄,指陈琳起草的讨伐檄文。庾亮尊,指庾亮的饮酒器具或宴饮场合中的尊酒。青草,形容草地广阔,北方的草地在秋风中显得萧瑟。沙碛,沙漠中的干涸河床。黄河,即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汉庭,汉朝宫廷。筹边,筹划边防事务。长缨,古代的一种长绳,这里比喻用长长的绳索去拉马。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民表送其友人王世贞(字元美)赴边塞之作。全诗气势雄强,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情景,表达了对友人赴边塞的关切和对其重大使命的期待。首句“万里烽烟接塞垣”描绘出边疆烽火连天的壮丽景象,展现出边疆的荒凉与危机。接着“西风立马望中原”,表现了诗人身临战场,遥望故土的深情。后两句则通过陈琳的檄文和庾亮的尊器,暗示了战事的紧迫和对胜利的期望。最后一句“汉庭正是筹边日,谁遣长缨到玉门”,既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踏上征程的祝福,也透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整体而言,此诗以雄浑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表达了对友人及其使命的深切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