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气崤函终不改,建章宫殿倏为灰。
瑶池青鸟犹频降,渥水神驹未拟来。
丛菊渐荒元亮病,汀兰初歇楚累哀。
江天鸿雁冥冥去,极目神州首重回。
【解析】
“王气崤函终不改,建章宫殿倏为灰”意思是:王气的崤山函谷关永远也不会改变,建章宫已成了废墟。这两句是诗人对唐王朝的兴衰变化所发出的感慨。“倏”意为“忽然”,“为”动词,被的意思,“灰”指宫殿。“建章宫”是汉皇宫之一,这里代指唐朝皇朝。“王气”指帝王之气象。“终不改”、“倏为灰”表明了作者对唐王朝的兴衰变化所发出感慨之情。
“瑶池青鸟犹频降,渥水神驹未拟来”意思是:瑶池上的青鸟还频频飞降,渥水中的神驹还没有到来。这两句是对唐王朝命运的预言。“犹频降”与“未拟来”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命运的关切。“瑶池”,传说中神仙聚集的地方,也指仙境。“青鸟”指西王母的侍从,这里借指皇帝。
“丛菊渐荒元亮病,汀兰初歇楚累哀”意思是:菊花渐渐凋零,陶渊明的病也就随之而起;江边早先盛开的兰草也随着萧飒秋风凋谢了,楚国屈原的忧思也随之而生。这两句是以典喻事,以景抒情,寄寓着作者对唐王朝衰落的担忧和对国运不济的悲哀。“丛菊渐荒元亮病”,用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忧愁,“陶元亮”,即陶潜,东晋末年大诗人,因避乱而归田隐居于田园之中,有《归园田居》诗。“元亮病”,即指陶潜之病。“汀兰”指江边的兰花,“楚累哀”指屈原之悲。这两句是诗人以典喻事,以景抒情,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江天鸿雁冥冥去,极目神州首重回”意思是:鸿雁在江天里飞翔,它们默默地离去;我极目远望中原大地,希望它早日收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怀。“冥冥”指遥远、模糊的样子。“极目”意为极目远望。“鸿雁”指北方的大雁。“冥冥去”是说北方的大雁在江天里飞翔,默默地离去,暗喻唐王朝的灭亡。“首重回”是说中原大地何时能收复,暗喻唐王朝的恢复。最后两句是全诗句眼,诗人把希望寄托于鸿雁传书,渴望着祖国的统一。“首重回”与“江天鸿雁冥冥去”相互照应。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史抒怀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叙事,通过描写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抒发了诗人对唐王朝命运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后四句则表达了作者期盼祖国早日收复、统一的愿望。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时代气息。
诗歌开头两句写唐王朝的兴盛。首句“王气崤函终不改”中的“王气”指帝王之气,“终不改”表示这种王气始终不变,暗示唐王朝的强盛之势不会改变;次句“建章宫殿倏为灰”中的“建章宫”,是西汉时期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唐朝皇宫。“倏为灰”表示建章宫已成了废墟。这两句是诗人对大唐王朝的兴旺发达所发出的感叹之情。
第三四两句写唐王朝的衰落。“瑶池青鸟犹频降”中的“瑶池”指仙界,“青鸟”指西王母的侍从,这里代指皇帝。“犹频降”表示唐玄宗曾派使者到西王母那里求得长生之药。“渥水神驹未拟来”,这里的“渥水”指洛水,“神驹”指汉武帝时骑手杨仆的名马。这两句是诗人对唐王朝的命运的预言。“青鸟”与“神驹”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兴衰变化的担忧之情。
第五六两句写唐王朝内部的动乱。“丛菊渐荒元亮病”中的“元亮”是指陶渊明。这两句是诗人以典喻事,以景抒情,寄托了自己的忧愁之情。陶渊明曾在其《归园田居》中写到过菊花凋零的景象。这里用来象征自己内心的忧愁。“汀兰初歇楚累哀”,这里的“楚累”,即屈原,古代楚国的忠臣。他忧国忧民,投江而死。“楚累哀”即指屈原之悲。这两句是诗人以典喻事,以景抒情,寄托了自己的忧虑之情。
第七八两句写唐王朝的覆灭。“江天鸿雁冥冥去”,这里的“冥冥”指模糊的样子。这两句是诗人以景抒情,寄寓了作者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之情。“江天鸿雁冥冥去”与前两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命运的担忧之情。“极目神州首重回”,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中国,这里代指中原大地。这两句是诗人以景抒情,寄托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向往之情。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江天鸿雁冥冥去,极目神州首重回”,这两句是全诗句眼,诗人把希望寄托于鸿雁传书,渴望着祖国的统一。这两句与前面四句话相互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