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前鸟雀啄高枝,过客能传处士诗。
食肉未为何点累,解酲终笑季伦痴。
荒山裸葬非违俗,流水浮名尚有碑。
独鹤不归华表柱,麒麟高冢几累累。

经山人李子长墓

坟前鸟雀啄高枝,过客能传处士诗。

食肉未为何点累,解酲终笑季伦痴。

荒山裸葬非违俗,流水浮名尚有碑。

独鹤不归华表柱,麒麟高冢几累累。

注释:

这首诗的标题为《经山人李子长墓》,是一首悼念李子长的诗歌。李子长是一位隐逸之士,死后没有留下什么遗产,所以诗人在经过他的墓地时,不禁感慨万分。全诗通过描绘坟墓的景象和周围的环境,表达了对李子长生前生活态度的理解和赞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译文:
坟前鸟雀啄高枝,过客能传处士诗。
食肉未为何点累,解酲终笑季伦痴。
荒山裸葬非违俗,流水浮名尚有碑。
独鹤不归华表柱,麒麟高冢几累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坟墓的景象和周围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处士李子长一生清贫、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理解和赞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坟前鸟雀啄高枝”,描绘了墓地周围鸟儿啄食的情景,暗示了墓地的寂静与荒凉。接着“过客能传处士诗”,诗人想象着过客们或许能从他的诗中感受到他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表达了一种遗世独立的意境。

第二句“食肉未为何点累”,诗人用“食肉”比喻世俗中的富贵荣华,而“为点累”则表明这些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又体现了他对李子长清贫生活的羡慕。

第三句“解酲终笑季伦痴”,诗人以酒后清醒的形象,讽刺那些沉迷于世俗享乐的人,表达了对李子长生活的赞美。

第四句“荒山裸葬非违俗”,诗人认为李子长的葬礼虽然简单,但却符合世俗的道德标准,没有违背习俗。这一句既表现了他对李子长行为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传统观念的看法。

第五句“流水浮名尚有碑”,诗人看到水流带走了人们的名声,但仍然留下了墓碑,意味着人们的精神追求不会被遗忘。这一句既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也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认识。

最后一句“独鹤不归华表柱”,诗人想象着一只孤独的鹤不再回到曾经停留过的华表柱上,意味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将超越物质世界。这一句既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也体现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绘和对李子长生活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处士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