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携手凤凰楼,半醉曾披紫绮裘。
词赋肯缘杨得意,侠游争倚大长秋。
蛾眉自有傍人妒,骏马今无国士求。
不独送君悲谪宦,拂衣吾欲卧沧洲。
【注释】
凤凰台:古台名,故址在今河南宝丰西北。
披紫绮裘:穿着用紫色丝绸做成的貂皮大衣。
杨得意:杨贵妃的兄弟杨钊,唐玄宗宠妃之弟,官至大长秋,封虢国公。此处以杨贵妃自比。
大长秋:官名,汉以后为太仆属官,掌皇帝车驾。唐代改称“长秋宫”。
蛾眉:美女的代称。
骏马:指良马。
沧州: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
【译文】
花季时节,与友人携手同游于凤台,曾经披挂华丽的紫裘翩翩起舞。
词赋才华不肯归功于杨贵妃,侠义之行更不愿倚傍于权贵。
美女自有旁人的嫉妒,良马如今无人求购。
不只因你被贬官而悲,我要拂衣归隐于江湖之中。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三年(808),张肖甫被贬陈州司马时。诗人送别好友,抒发自己对人生坎坷、仕途失意的感慨,并表现出不随流俗、超然物外的情怀。
首联写送别的时间是在花开的季节,两人携手同游于凤台。凤凰台,是当时京城中著名的游乐之地。诗人在这里与张肖甫饮酒作诗,畅叙友情。酒酣耳热之际,张肖甫还曾披上那件华美的紫绮裘。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又烘托出游兴盎然的气氛。
颔联写送别时的情状及原因。诗人把张肖甫比作当年恃才自负的大文豪杨雄,说自己虽然也有词赋才能,但不敢自诩为杨雄,因为杨雄得到了皇上的宠幸。而张肖甫却没有这样幸运,他的侠义行为也得不到权贵的赏识,因此他只能在朝廷中无所作为。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张肖甫遭遇不平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颈联进一步写张肖甫的不幸。张肖甫虽然貌若天仙,却遭到了旁人的嫉妒;他虽有一身本领,却再也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机遇。这一联诗,既写出了张肖甫的不幸遭遇,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
尾联写送别的情怀。张肖甫虽然被贬谪到了陈州,但他并不悲伤,诗人则打算拂衣而起,离开繁华的世界,到江湖之中去隐居。这一联诗,既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对世俗社会的鄙弃之情。全诗通过送别这一事件,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坎坷、仕途失意的感慨,表达了他不随流俗、超然物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