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平阳戚里家,风回金埒故欹斜。
隋宫剪作千丛锦,洛浦看成一片霞。
游女明妆同拾翠,侍臣沉醉几攀花。
朦胧月色人归去,赤壁相逢侠路车。
诗句原文:
春尽平阳戚里家,风回金埒故欹斜。
隋宫剪作千丛锦,洛浦看成一片霞。
游女明妆同拾翠,侍臣沉醉几攀花。
朦胧月色人归去,赤壁相逢侠路车。
译文:
春天已经过去,平阳的戚里家,风吹回金马的丘陵,曾经倾倒。
隋宫被剪成千朵锦绣,洛浦变成了一片彩云。
游玩的女孩穿着明亮的妆容,像采莲一样捡拾翡翠,侍臣们沉醉在花前,多次攀折花朵。
朦胧的月光中人们回家去了,在赤壁上与侠客相遇的车子。
注释:
- 春尽平阳戚里家:指春天过去后,平阳的戚里家开始凋零。
- 风回金埒故欹斜:金马丘陵因风而倾斜。
- 隋宫剪作千丛锦,洛浦看成一片霞:形容隋朝的宫殿和洛水的美景。
- 游女明妆同拾翠:指游玩的女子化着淡妆,像采摘翡翠一样美丽。
- 侍臣沉醉几攀花:指大臣们沉醉于美酒中,多次攀折花朵。
- 朦胧月色人归去:朦胧的月光下,人们结束了一天的游览,回到了家中。
- 赤壁相逢侠路车:比喻在江边偶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英雄豪杰。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民表在沈鸿胪宅观牡丹时所作,展现了一种闲适而浪漫的情怀。诗中通过对洛阳牡丹和隋宫美景的描绘,以及对游女和侍臣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诗人通过“游女”的形象,也间接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和生活状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