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尘趋走一官慵,江海瑶华不易逢。
梦入匡山携白鹿,酒醒南浦泣双龙。
庙堂岂待书生计,云水难追逸客踪。
苦忆西园曾托乘,几回风雨落芙蓉。
注释解析
1 黄尘趋走一官慵:描述了官员因忙于应付黄沙覆盖的尘土而感到厌倦。这里的“黄沙”象征着官场的繁忙和浮躁,而“趋走”则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无奈和逃避。
- 江海瑶华不易逢:江海之滨如同仙境一般珍贵,难得的是“瑶华”,即珍贵的美玉,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这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难以得到的感慨。
- 梦入匡山携白鹿:在梦中进入庐山(匡山)时,手中抱着白色的鹿。这里的庐山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成为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梦境之地。
- 酒醒南浦泣双龙:醒来后在南方的浦口(浦为水岸,这里指河流边)哭泣,是因为看到两条龙。这里的“双龙”可能是指传说中的龙形石,也可能是现实中的龙形雕塑,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悲怆的氛围。
- 庙堂岂待书生计:暗示了官场中并不需要书写来谋生(或表示不需要通过文字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里反映了对于单纯依靠文书工作的生活态度的不满或者批判。
- 云水难追逸客踪:意味着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云水指云和水,常用于形容行踪不定)是困难的。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远离尘世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生活的态度。
- 苦忆西园曾托乘:回忆起曾在花园中托身乘风而去的场景。这里的“西园”可能指的是古代诗文中提到的某个园林或者私人花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向往。
- 几回风雨落芙蓉:多次经历风雨中芙蓉花的盛开与凋零。这里的芙蓉花象征着美丽而短暂的生命,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易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在仕途中的疲惫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运用,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传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同时,诗歌也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