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千仞削孤根,飞阁遥临小给园。
青竹代桥无结搆,紫萝垂径费扳援。
星河正落高僧榻,猿鹤偏惊旅客魂。
起舞晨鸡何事者,不将瓢笠入云门。

【解析】

本诗的注释:

1.石林:指西山。

2.孤根:孤立的山根。

3.飞阁:指金山寺的塔。

4.给园:即“给”字之误,指寺院,也泛指寺庙。

5.青竹:代桥,用竹子做的桥梁,没有结搆。

6.紫萝垂径:用紫色藤萝覆盖着山路,费了扳援之力才能到达。

7.星河:指天空,正落在高僧的床榻上。

8.猿鹤:指山林中的猿和鹤,偏惊旅客魂,使客旅之人惊惧不已。

9.晨鸡:指公鸡,起舞晨鸡何事者?意为为何要学公鸡起舞呢?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首句写登山之始,二、三两句写登临所见。四、五两句写山中所见,六、七句写山中所见。八、九两句写山中所见。最后两句写山中所见,以问答形式作结,抒发感慨。此诗在写作上别具一格,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毫无斧凿痕迹。诗题是“同邓征甫朱在明游西山抵夜宿金山寺”,但诗人并未从游人的角度去写游山的感受与体验,而是以游人的身份,以旁观者的目光,写出了一幅游人入山后的所见所感。首句写登山之始,先点明了登山的时间,次句点明地点,为后文写景蓄势。三、四两句,写登上山峰后所见的景物。前句写山顶,后句写山腰。“削孤根”、“遥临小给园”等词语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西山的巍峨险拔,令人叹服。“青竹代桥无结搆”,以青竹为桥代替木石结构,既突出了西山的高峻险拔,又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紫萝垂径费扳援”,用紫萝垂挂在山路两侧来形容山路崎岖难行。“星河正落高僧榻,猿鹤偏惊旅客魂”,写天边银河正映照在高僧的禅榻上,而那栖息在山林间的猿猴与白鹤却因游客的到来而惊动不已。这几句通过写景抒情,表现出诗人游于山间,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起舞晨鸡何事者,不将瓢笠入云门。”尾联两句,诗人借问及晨鸡,抒发感慨。诗人认为,晨鸡有其自身的习性,何必要学它起舞呢?自己之所以学晨鸡起舞,只不过是想借助晨鸡来进入云门罢了。尾联以问语作结,言简意赅,余韵悠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