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论交识赋名,中原回首正谈兵。
蓟门转饷弭边衅,薇省分曹重客卿。
风土不殊新洛邑,烟花犹是大梁城。
垂纶渐觉沧洲远,犹为绨袍一怆情。
送朱少参之洛中
十载论交识赋名,中原回首正谈兵。
蓟门转饷弭边衅,薇省分曹重客卿。
风土不殊新洛邑,烟花犹是大梁城。
垂纶渐觉沧洲远,犹为绨袍一怆情。
注释:与朱少参相识已有十年了,现在他要去洛阳,我们谈论着军事问题。蓟门转运军粮消除了边境的隐患,洛阳和开封(即大梁)都曾是我的故居,现在我要去洛阳,想到这些,心中不禁有些伤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友人朱少参时写的。朱少参在长安时,与李商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朱少参要去洛阳,两人又聚首长安,因此李商隐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意。
诗的前四句是写二人的交情和离别的原因。首句“十载论交识赋名”,说他们有十年的交往,并且相互熟悉、了解。“论”字写出了他们之间友谊深厚。第二句“中原回首正谈兵”,写朱少参去洛阳的原因,是因为中原地区战事未息,需要有人前去处理事务。第三句“蓟门转饷弭边衅”,说朱少参负责转输军粮,以消除边疆的隐患。第四句“薇省分曹重客卿”,说他被任命为客卿,而自己则是主宾,这是对当时朝廷政治状况的讽刺。这四句是全诗的总纲,概括了送别的内容。
后四句是写送别的情形和感慨。“风土不殊新洛邑”,说洛阳的风土人情并没有变化,还是熟悉的,所以没有什么可说的。“烟花犹是大梁城”,说洛阳和开封都曾是自己的家乡,但现在已经物是人非了,所以有点感伤。“垂纶渐觉沧洲远”,说自己在钓竿上慢慢感到沧州离得更遥远了,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最后一句“犹为绨袍一怆情”,说尽管这样,但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当年曾共同患难的朋友现在要离去了。
这首诗语言简洁,感情真挚,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依依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