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外宫悬扣舜韶,金函初捧下层霄。
绛河景气多澄霁,赤社风云自动摇。
过里泥金荣赐第,趋庭玉树见清标。
石渠词赋元供奉,千载兰台未寂寥。
【注释】
舜韶:舜乐,相传为舜时的乐曲。
绛河:指黄河。
赤社:指社日,古人认为社祭时有风云之变,故称。
过里泥金荣赐第:路过里门时,皇帝赏赐的泥金屋已荣耀。
趋庭:在庭院中趋拜于父师之前。玉树:比喻人材秀美。清标:清高的品质和操守。石渠:汉代置石渠阁,收藏天下图籍,后以“石渠”借指藏书之处或藏书之地。元供奉:唐代翰林学士官阶之一,掌制诰、史册。兰台:汉代御史台,后因称御史为兰台郎。千载兰台未寂寥:意谓千百年来,兰台依然寂静无声。
【译文】
皇宫外面悬挂着宫悬,扣奏的是舜帝的韶乐,打开金函初捧,是层层云霄之上的美景。
黄河上空天气澄霁,赤色的社日风云自然地摇曳动荡。
路过里门时,皇帝赐给的泥金屋已荣耀无比,庭院里的玉树也映衬出他的清标。
他曾经是石渠词赋元供奉,千百年来,兰台依然寂静无声。
【赏析】
《送孙翰林以德使楚》,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春,翰林学士孙承恩奉宣宗之命出使楚国。诗作写送别情景。诗人先描写了送别的环境,然后抒发离别之情。此诗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全篇意境开阔,笔法雄浑。
首联“花外宫悬扣舜韶”,点明地点是在宫外花间,而扣奏的是舜帝时期的音乐。舜帝时期的音乐是上古的圣音,其曲调悠扬动听,能令人心神荡漾。诗人用舜帝时期的音乐作为背景来衬托孙承恩赴任楚国的使命,可见他对此次使命的重视程度。
颔联“金函初捧下层霄”,则进一步描写送别的情景。诗人把金函比作天上的楼阁,将孙承恩比作仙人。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仿佛孙承恩要登上仙界,与天上的神仙们共度美好的时光。这一句中“金函”、“层霄”等词语都富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神奇瑰丽。
颈联“绛河景气多澄霁,赤社风云自动摇”,进一步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绛河流域的天空晴朗万里,赤色社日的风云也在天空中自由地飘荡。这一联中,“绛河”、“赤社”等词汇都富有浓郁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这一联也表达了诗人对孙承恩即将赴任楚国的美好祝愿。
尾联“过里泥金荣赐第,趋庭玉树见清标”,则是诗人对孙承恩此行的具体祝福。诗人希望孙承恩在楚国能够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期望他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这一联中,“荣赐第”、“趋庭玉树”等词语也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孙承恩的深厚情感和期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