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晴开万卷楼,清时谁解卜菟裘。
龙溪双练云边合,震泽千帆雨外收。
抗疏几辞金马诏,题诗多在白蘋洲。
沧浪纵有乘槎兴,无奈中原正借筹。

【解析】

此诗首联写湖上晴开万卷楼,清时谁解卜菟裘。颔联写龙溪双练云边合,震泽千帆雨外收。颈联写抗疏几辞金马诏,题诗多在白蘋洲。尾联写沧浪纵有乘槎兴,无奈中原正借筹。

“毗山草堂”一诗是作者为纪念自己曾在毗山草堂读书而写的。诗人回忆了当年与友人同游毗山草堂的往事,并以此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湖上晴开万卷楼,清时谁解卜菟裘”,以晴日的湖光水色衬托湖上万卷楼的雄伟壮观,又用“谁解卜菟裘”反衬出湖上万卷楼的气势之宏大,从而表现出自己的豪情壮志。

颔联“龙溪双练云边合,震泽千帆雨外收”,描绘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景象。龙溪双练云边合,形容江面宽广,水流湍急;震泽千帆雨外收,则形容江面宽阔,水势浩渺,风平浪静。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龙溪的水波和天空连成了一体,震泽的水面和天际相接,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颈联“抗疏几辞金马诏,题诗多在白蘋洲”,描述了诗人在朝廷中多次上书皇帝,为国家献计献策,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句,如《登金陵凤凰台》、《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才华横溢,也展示了他的高尚情操。

尾联“沧浪纵有乘槎兴,无奈中原正借筹”,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虽然自己在苍茫的江湖中有着凌云壮志,但是国家正需要人才来拯救危难之时。因此,即使心中有万千思绪,也只能默默承受。

【答案】

湖上晴开万卷楼,清时谁解卜菟裘。

龙溪双练云边合,震泽千帆雨外收。

抗疏几辞金马诏,题诗多在白蘋洲。

沧浪纵有乘槎兴,无奈中原正借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