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师亦是吾乡士,少小出游迷处所。
寻师忽遇清凉山,裹足不踏长安路。
持咒经禅阅几霜,知有慈亲在故乡。
锡挂一袍迅飞鸟,身轻千里不赍粮。
白发相逢不相识,雨泣含凄愬胸臆。
难将恩爱等寻常,惟有无生堪报德。
欲留橘井与比邻,小筑茅龛结胜因。
魔王璎珞空持赠,长者黄金不贷贫。
白云又指苍梧道,三月瘴江多毒草。
钵里潜龙应避踪,水底鲛人争献宝。
机锋妙说倒王公,登坛振铎演宗风。
勿谓道安逢凿齿,须知玄度待支公。

【注释】

1.圆师:即圆通大师,本空上人是其弟子。

2.吾乡:指我家乡。

3.少小出游迷处所:年少时出去游玩迷失了方向。

4.长安路:指唐朝京城长安的路。长安是当时的首都。

5.慈亲:对母亲的爱称。

6.锡挂:锡杖,僧尼的道具之一。

7.霜:喻指年华老去。

8.无生:佛教语,涅槃的异名。

9.橘井:相传晋朝僧人法瑶在庐山植橘树为母治病,后因母亲去世而种橘树不枯。后来人把此树称为“灵橘”,以纪念法瑶的孝行。

10.胜因:美好的因缘。

11.魔王:佛家用语,指有情众生。

12.璎珞:古印度妇女的饰品,这里指代佛珠或念珠。

13.支公:指南朝齐高僧支道林,传说他常在山中讲经说法。

14.玄度:即道安和尚,东汉末年著名僧人,精通佛法。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五言律诗。全诗写一位游方僧人本空上人西游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

首联:“圆师亦是吾乡士,少小出游迷处所。” 圆通大师也是我的故乡的人,年少出游迷失了方向。这一句通过描绘圆通大师的身份和背景,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埋下伏笔。

颔联:“寻师忽遇清凉山,裹足不踏长安路。” 突然之间遇到了清凉山,裹足不踏长安路。这里通过描写寻找圆通大师的经历,展现了主人公对于世俗世界的厌倦和向往超脱的心态。

颈联:“持咒经禅阅几霜,知有慈亲在故乡。” 持咒经禅阅了几年的岁月,知道有慈亲在故乡。这里通过描绘主人公在寺庙里修行的时间和经历,表现出主人公对于佛法修行的执着和虔诚。

尾联:“欲留橘井与比邻,小筑茅龛结胜因。”“欲”字表明了主人公的渴望,想要留下来与师父比邻而居;“小筑茅龛”指的是简陋的住所,而“结胜因”则是指通过修行来积累福报。这里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居住环境和修行目的,展现了主人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旅行经历和修行过程,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和对佛法修行的虔诚信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