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闻返驾,高第乃南浮。
行径无芳躅,松楸馀故丘。
山川良不改,吾道日悠悠。
谁怜卑薄地,千古有麟游。

诗句的逐句释义

  1. 诗名及作者介绍
  • 《澹台子羽墓》是明代诗人黎民表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 黎民表,明广东从化人,号瑶石山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和赵用贤并称“续五子”。
  1. 诗歌原文
  • 临河闻返驾,高第乃南浮。
  • 行径无芳躅,松楸馀故丘。
  • 山川良不改,吾道日悠悠。
  • 谁怜卑薄地,千古有麟游。
  1. 诗句翻译与解释
  • “临河闻返驾”:听到河水潺潺,想起师傅孔子的归来。
  • “高第乃南浮”:高高的官位却向南飘荡,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
  • “行径无芳躅”:在墓地的路上没有留下芬芳的足迹,意味着他的学问和品德不为世俗所动。
  • “松楸馀故丘”:坟墓旁松树和楸树依旧,但已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墓地的荒凉。
  • “山川良不改”:虽然山川景色依然,但人事已非,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吾道日悠悠”:我的学说日益淡泊,表达了他对名利看淡的态度。
  • “谁怜卑薄地”:谁能怜悯这简陋的墓地?表达了他对自己地位低下的感慨。
  • “千古有麟游”:即使千年之后,也会有像麒麟一样的贤者来此地游览,寓意他的理想和追求将永远被铭记。
  1. 诗句赏析
  • 此诗通过描绘澹台子羽的墓地,表达了他对孔子教诲的虔诚追随,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墓地的描述,展现了澹台子羽的高尚品质和对理想的坚守。
  1. 相关背景知识
  • 澹台灭明(公元前512年—?),字子羽,鲁国武城人,孔子的弟子。《大戴礼记·五帝礼》记载其事迹。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作为孔子的弟子之一,澹台灭明在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事迹和品德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澹台灭明对孔子教诲的敬仰,还体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