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中黄伯,立慬一何劳。
右手搏雕虎,左接太行猱。
岂如东海翁,嗜酒佩赤刀。
粤祝终不验,侧身焉所逃。

【注释】:

效阮公咏怀:效仿阮籍写怀诗。阮籍(147-210),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淮阳)人,魏晋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中黄伯:指曹操(曹孟德),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属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立慬一何劳:立着功勋是多么辛苦啊!

右手搏雕虎:右手能像猎人一样捕猎猛兽。

左手接太行猱:左手能像猴子一样攀援树木。太行山在今山西境内。猱,一种灵巧的猴子。

东海翁:指严子陵,东汉隐士。

嗜酒佩赤刀:喜欢饮酒并佩带红色的刀。

粤祝终不验:可惜祝祷的话终究没有应验。粤,遗憾之意。

侧身焉所逃:我又能到哪里去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效仿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作者通过描写中黄伯(曹操)、东海翁(严子陵)和自身三种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态度,表达了自己对功业无成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曹操立下赫赫功勋,却仍孜孜以求。“立”、“劳”二字点明了时间、地点与人物;同时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勤劳。这两句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曹操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他统一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巩固了汉王朝的统治。他在位时,政治清明,发展经济,改革制度,实行屯田制,加强西北边防。他还重视文化建设,使文人学士得以充分发展,史称“建安文学”。然而,由于他生性多疑而猜忌极重,加上他野心勃勃,急于求成,所以在政治上常常树敌过多,终于导致了他的失败。这两句诗就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种评价。

中间四句,写严子陵的隐逸生活。严子陵是东汉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杰出的隐士。他反对王莽篡夺政权,隐居富春江上的垂钓山,后来被光武帝征召出仕,但他坚决推辞,说:“我宁愿做一头麋鹿。”于是隐居于浙江富春江畔。严子陵一生清贫,以读书、讲学为业。他淡泊名利,不慕荣利,与世无争。这四句诗,从侧面衬托了严子陵的高尚品格。

后四句,写作者自己的感慨。“东海翁”,指严子陵。“嗜酒”,即喜欢喝酒。“佩赤刀”,指佩挂红色长柄大刀。“粤祝终不验”,意为可惜我的祝愿最终没有应验。“侧身焉所逃”一句,意思是我又能够逃到哪里去呢?“焉”字是疑问代词,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哪里”。

全诗用对比手法,通过写曹操的功名成就及其晚年的失意和严子陵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来表达自己功业不成、志向未酬的苦衷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