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藉东风底甚忙,多情应为惜芬芳。
香分镜破依然恨,玉瘗珠藏暗自伤。
茂苑笙歌悲往事,赵家姊妹妒新妆。
西园多少探春客,烂醉纷纷走鞠场。
落花诗
春光难驻,花开花落皆成诗
- 诗歌原文
狼藉东风底甚忙,多情应为惜芬芳。
香分镜破依然恨,玉瘗珠藏暗自伤。
茂苑笙歌悲往事,赵家姊妹妒新妆。
西园多少探春客,烂醉纷纷走鞠场。
- 诗句释义
- 狼藉东风底甚忙:形容春风扫过,花瓣纷飞,景象繁忙而混乱。
- 多情应为惜芬芳:表达对春天花朵的怜惜之情,认为春天的美丽应该被珍惜。
- 香分镜破依然恨:即使花瓣已经散落,但仍带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悲伤。
- 玉瘗珠藏暗自伤:比喻春日美景如珍珠般珍贵,却因季节更迭而黯然失色。
- 茂苑笙歌悲往事,赵家姊妹妒新妆:描绘了昔日繁华场景,以及新妆打扮的少女们带来的嫉妒与忧愁。
- 翻译赏析
-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心境,通过对比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和珍视。
- 诗中通过对落花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和对青春不再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可能是在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宋祁二十四岁时所写。当时宋祁与其兄宋庠一同游学安州(今湖北安陆),受到当地太守夏竦的热情接待。席间,宋庠作诗称赞花的美丽,而宋祁则以《落花》相和,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哀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作者情感
- 这首诗渗透着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感伤。诗人通过对落花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岁月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春花比作美人,寄托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同时,诗中也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瓣以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此外,诗中的押韵和节奏也处理得十分巧妙,使得整首诗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更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
- 名家评论
- 这首诗在宋代就广为传诵,被誉为“二宋”名作之一。后世学者对其评价极高,认为此诗在艺术表现力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
- 许多学者认为此诗是宋祁对春天的深情告白,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留恋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有人从文学的角度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认为其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才能。
- 现代影响
- 《落花》作为一首咏叹春天之美的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情感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人仍会引用或改编这首诗来表达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