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作病人,出门骑病马;
可堪贫如洗,两病都著哑。
我马不能言,主人笔代写;
所病病在饥,消瘦剩两踝。
无复霜雪蹄,迟迟行其野;
感主相怜意,垂鞭不忍打。
他人富刍粟,食多恩恐寡;
愿守主人贫,忍饥伏枥下。
【注释】
入门:走进家门。病马:形容身体不好。两病都著哑:双耳失聪。
所病病在饥,消瘦剩两踝:饥饿使得它(马)瘦弱,只剩下两只蹄子了。
无复霜雪蹄,迟迟行其野:没有再像过去那样奔跑在霜雪覆盖的田野上。
感主相怜意,垂鞭不忍打:感受到了主人对自己的怜悯,不忍心鞭打。
他人富刍粟,食多恩恐寡:其他人吃得多,恩情却显得少了。
愿守主人贫,忍饥伏枥下:愿意守着主人贫穷,忍受饥饿在马槽旁边躺卧。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描写的是一匹生病、年迈的战马。全诗以“病马”为题,通过马的视角,表现了马对生活的艰辛和对主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首联“进门作病人,出门骑病马”,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这匹马刚进门时被当作病人看待,出门后又被当作病马对待。这种双重的不幸,使马感到无比痛苦。
颔联“可堪贫如洗,两病都著哑”,进一步揭示了马的内心情感。它不仅自己身体虚弱,还承受着主人的贫困之苦。马无法表达自己的痛苦,只能默默承受,这更增添了马的痛苦。
颈联“我马不能言,主人笔代写”,马虽然能听懂人的话,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马对主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尾联“所病病在饥,消瘦剩两踝”,马因为饥饿而消瘦,连蹄也变得无力。这反映了马对生活的无奈和艰辛。然而,即便如此,马仍选择忍耐,不愿意让主人受到伤害。
整首诗通过对病马的描述,表达了马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主人深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