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多悔事,尤多文字悔;
乐道人之善,笔墨无匿彩。
所期励姱修,臭味芬兰茞;
乃因习俗移,面目幻傀儡。
远者十馀年,近仅三两载;
多少深情者,抵掌笑吾騃。
人具圣贤资,讵可逆忆待;
吾自存吾厚,虽悔不忍改。

【赏析】

《多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冬,当时袁枚因“大考”落第而心情沮丧,有感于世态炎凉而作,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和对自身遭遇的反思。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意境开阔,耐人寻味。

首句“平生多悔事”,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接下来,“尤多文字悔”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在文字上的遗憾与悔恨,这既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重视,也暗示了其在文学创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三句“乐道人之善,笔墨无匿彩”,表达了作者对他人善举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文笔的限制与局限。

接下来的诗句,“所期励姱修,臭味芬兰茞”,则转向了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然而,“乃因习俗移,面目幻傀儡”则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和变化,使得原本高尚的品质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结尾两句“远者十馀年,近仅三两载;多少深情者,抵掌笑吾騃。”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讽刺与批评,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过于看重名利而忽视内心修养的人的不满。最后一句“人具圣贤资,讵可逆忆待”,则是对人们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不要过分沉迷于世俗的纷扰之中,要注重内心的修养与提升。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道德修养、人性本质等重要问题的独到见解与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