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有三臣,茁国与庇耳;
豫让何为者,而遇以国士。
当伯贪愎日,缄默坐相视;
人已饮其头,乃始谋反尔。
所为者极难,独愧中行氏;
未闻主臣间,有论报施理。
纵以众人报,不死亦足矣;
反面事仇雠,安得与人齿。
区区报伯恩,此道亦近市;
劲悍虽足多,始终非全美。
置之刺客传,直哉龙门史。

赏析:

《咏史》是一首表达对智伯和豫让等人行为的讽刺诗。智伯有三臣,茁国与庇耳;豫让何为者,而遇以国士。当伯贪愎日,缄默坐相视;人已饮其头,乃始谋反尔。所为者极难,独愧中行氏;未闻主臣间,有论报施理。纵以众人报,不死亦足矣;反面事仇雠,安得与人齿。区区报伯恩,此道亦近市;劲悍虽足多,始终非全美。置之刺客传,直哉龙门史。

译文:

智伯有三个忠臣,茁国和庇耳;豫让为什么要刺杀智伯?因为智伯待他如同国士一般。当智伯贪婪且固执时,沉默地坐着看他的下场;别人已经把他的脑袋喝掉,他才谋划反叛。这样做是非常困难的,唯独惭愧的是中行氏没有听到主臣之间的议论,没有谈论报答恩情的道理。即使是大众来报复,他也活该死了;反过来对付仇人,怎么还能和人并列呢?仅仅是为了报答伯恩的恩情,这种行为也像市场上的交易一样;虽然勇猛足够,但最终结果并不是完美的。放在刺客传里,真是直率如龙门史。

注释:

  • 智伯:春秋时期晋国的权臣,因其势力强大被称为“三晋之首”。
  • 茁国与庇耳:这里指智伯的两个忠臣,茁国和庇耳。
  • 豫让:历史上著名的刺客,为了报恩而刺杀赵襄子。
  • 伯贪愎日:指智伯的贪婪和固执。
  • 缄默坐相视:在智伯面前保持沉默。
  • 人已饮其头:有人已经杀死了智伯。
  • 乃始谋反尔:这才开始策划反叛。
  • 所为者极难:做这些事情非常困难。
  • 独愧中行氏:唯独感到惭愧的是中行氏没有听取主臣之间的议论。
  • 未闻主臣间,有论报施理:没有听说过主臣之间讨论报答恩情的道理。
  • 纵以众人报:即使用众人来报复。
  • 不死亦足矣:即使死了也足够了。
  • 反面事仇雠:反过来对付仇人。
  • 安得与人齿:怎么还能和人并列。
  • 区区报伯恩:仅仅为了报答伯恩的恩情。
  • 此道亦近市:这种行为也像市场上的交易一样。
  • 劲悍虽足多:虽然勇猛足够,但最终结果并不是完美的。
  • 置之刺客传:放在刺客传中,直接明了。
  • 直哉龙门史:直率得像龙门历史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智伯、豫让等人物的行为,揭示了他们各自的野心和手段。智伯贪婪固执,导致他的失败;豫让刺杀智伯是为了报仇,但他的行为过于极端,最终也落得可悲的结局。这首诗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述,反映了人性中的贪婪、固执和复仇心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小失大。同时,诗人还指出,即使是正义的行为,也需要考虑到长远的后果和道德底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