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节,雷雨互相奔;雷声如伐鼓,雨水若倾盆。
阴候合严凝,阳气反吹喷;造化节宣理,田家熟讨论:谓今大发泄,入春必膏屯。
惜此麰麦苗,芊芊满平原;秀实未可保,何以足饔飧。
吾家倍八口,闻之欲断魂。况乃时令忒,天心类晦昏;
生民乱未已,岂独忧田园!戚戚怀悲悯,孤情孰与言?
小寒日大雷雨
今日小寒节,雷雨互相奔。雷声如伐鼓,雨水若倾盆。
阴候合严凝,阳气反吹喷。造化节宣理,田家熟讨论:谓今大发泄,入春必膏屯。
惜此麰麦苗,芊芊满平原;秀实未可保,何以足饔飧。
吾家倍八口,闻之欲断魂。况乃时令忒,天心类晦昏;
生民乱未已,岂独忧田园!戚戚怀悲悯,孤情孰与言?
【注释】
小寒: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开始(12月20日前后)。
大雷雨:指天气变化无常,时而晴朗,时而大雨滂沱。
伐鼓:古代击鼓为号。
严凝:寒冷而凝固。
吹喷:风吹水涌。
造化:天地自然万物的化育。
麰(jiào)麦:一种谷物,泛指农作物。
秀实:谷物中的优良品种,比喻有成就或优秀的人。
饔飧:早餐和晚餐。
倍八口:一家八口人。
断魂:极度悲伤,魂魄都要断裂了。形容极度伤心悲痛。
时令忒:时序失常,气候异常。
孤情:孤单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在过小寒节时所作。当时正值雷雨交加,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对农民遭受自然灾害的同情以及自身生活困顿的感慨。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寒节气的天气变化,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
首联“今日小寒节,雷雨互相奔”,开篇即点明了节气——小寒,同时描绘了雷雨交加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颔联“阴候合严凝,阳气反吹喷”,进一步描绘了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天地间阴阳二气相争、相互影响的画面。
颈联“造化节宣理,田家熟讨论”则转向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指出大自然的规律对农事活动有重要影响,农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尾联“惜此麰麦苗,芊芊满平原;秀实未可保,何以足饔飧”则是对农民生计的担忧,表达了对农民辛劳付出的尊重和对他们生计困境的同情。
尾联“吾家倍八口,闻之欲断魂。况乃时令忒,天心类晦昏;生民乱未已,岂独忧田园!”则是作者本人对此事的感慨。家中人口较多,听闻此事更是令人心碎欲绝。更何况此时节令失常,天气异常阴沉,民生多难,岂能独独忧虑自己的田地?
尾联“戚戚怀悲悯,孤情孰与言?”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心中充满悲悯之情,但又能向谁倾诉呢?这种孤独无助的情绪,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哀愁。
这首诗通过对小寒节气雷雨天气的描绘,以及对农民生活困难的关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压迫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