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南洋贼,尔在南、我在北,何事年年相侵逼,戕我商渔不休息!
天厌尔虐今为俘,骈首叠躯受诛殛。贼亦哗不惭,尔在北、我在南,屡捣我巢饱尔贪,掳我妻女杀我男。
我呼尔贼尔不应,尔骂我贼我何堪。噫嘻!晚矣乎!
南洋之水衣带迩,防微杜渐疏于始;为虺为蛇势既成,互相屠戮何时已。
我愿仁人大发好生心,招彼飞鸮食桑椹。
【注释】
- 南洋:今指中国南部沿海一带。
- 可恨(hěn hè):很可恶。
- 尔:代指贼寇。
- 在南、在北:指贼寇活动的地区。
- 何事(wèishì)年年相侵逼:每年为什么都要侵扰逼迫我方。
- 戕(qiáng)我商渔不休息:残害我的商船渔船,让我不得安生。
- 天厌尔虐今为俘:上天厌恶你的残暴行为,如今被俘。
- 骈首叠躯受诛殛(ji al): 被斩首示众的刑罚。骈首,头与头并排。叠躯,身体与身体叠压在一起。
- 贼亦哗不惭:强盗们喧哗不已,却不知羞耻。
- 我呼尔贼尔不应:我呼唤你们贼寇,你们却不应答。
- 骂我贼我何堪:我骂你们贼寇,又有什么承受?
- 噫嘻!晚矣乎!:唉!时已至此,已经晚了!
- 衣带迩:靠近衣服的边。迩,接近。
- 防微杜渐疏于始:如果从开始就加以防范,就不会有后来的事了。
- 为虺(huǐ)为蛇势既成:像毒蛇一样蔓延滋长,已经形成了局面。
- 互相屠戮何时已:互相残杀,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
- 我愿仁人大发好生心:我希望仁慈的人能产生恻隐之心,不忍见人受害。
- 招彼飞鸮(xiāo)食桑椹:把那些像老鹰一样的贼寇,诱捕过来,让他们吃下毒果自尽。
【赏析】
此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的作品,作于崇祯八年(1635),当时作者因兵败流寓广东,目睹当地海盗横行、人民遭难的情况而愤然写下这首七律。全诗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反复咏叹的口吻,揭露和鞭挞了海盗的暴行,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够体恤民情,制止海盗的肆虐,恢复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
诗中以“可恨”二字开头,直抒胸臆,表示对海盗的极大愤慨。接着,诗人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了海盗活动的恶行。他们不仅掠夺财物,还残害人民生命。面对如此残酷的行径,诗人不禁发出了“晚矣乎”的哀叹!
诗中的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有仁人之心的统治者出现,让那些像“飞鸮”一样的贼寇受到应有的惩处。这种愿望虽然美好,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正是这种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