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卒径入民家住,鸡犬不存谁敢怒。
三岁幼儿夜啼饥,天明随翁采薯芋。
采未盈筐翁未归,儿先归来与卒遇;
抱儿将鬻远乡去,手持饼饵诱儿哺。
儿掷饼饵呼爹娘,大声哭泣泪如雨;
邻人见之摧肝肠,劝卒抱归还其妪。
妪具酒食为卒谢,食罢咆哮更索赂;
倘惜数金赎儿身,儿身难将铜铁锢。
此语传闻遍诸村,家家相戒谨晨昏;
骨肉难甘生别离,莫遣幼儿乱出门。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士兵抱着孩子离开家乡的情境。诗中通过描绘士兵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展现了士兵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译文:

士兵带着孩子穿过民家,鸡犬不存谁敢怒。
三岁幼儿夜啼饥,天明随翁采薯芋。
采未盈筐翁未归,儿先归来与卒遇;
抱儿将鬻远乡去,手持饼饵诱儿哺。
儿掷饼饵呼爹娘,大声哭泣泪如雨;
邻人见之摧肝肠,劝卒抱归还其妪。
妪具酒食为卒谢,食罢咆哮更索赂;
倘惜数金赎儿身,儿身难将铜铁锢。
此语传闻遍诸村,家家相戒谨晨昏;
骨肉难甘生别离,莫遣幼儿乱出门。

注释:

  1. 健卒径入民家住 - 士兵直接进入一个平民家中。
  2. 鸡犬不存谁敢怒 - 由于战争,鸡狗都不存在了,谁还敢发怒?
  3. 三岁幼儿夜啼饥 - 一个三岁的孩子在夜里哭得很厉害,是因为饿了。
  4. 天明随翁采薯芋 - 第二天早上,孩子跟着爷爷去采集红薯和土豆。
  5. 采未盈筐翁未归 - 孩子还没有装满篮子,爷爷就回家了。
  6. 儿先归来与卒遇 - 孩子回来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士兵。
  7. 抱儿将鬻远乡去 - 士兵抱着孩子要卖给远方的人家。
  8. 手持饼饵诱儿哺 - 士兵拿着饼和食物引诱孩子吃。
  9. 儿掷饼饵呼爹娘 - 孩子扔掉饼和食物呼唤他父母。
  10. 大声哭泣泪如雨 - 孩子因为饥饿和被丢弃而大声哭泣,眼泪像下雨一样。
  11. 邻人见之摧肝肠 - 周围的邻居看到这种情况,内心非常痛苦。
  12. 劝卒抱归还其妪 - 有人劝说士兵把孩子带回来还给老人的母亲。
  13. 妪具酒食为卒谢 - 老人准备了酒食来感谢士兵。
  14. 食罢咆哮更索赂 - 老人吃完饭后又开始吵闹,要求更多的钱物。
  15. 倘惜数金赎儿身 - 如果能够用几个金子来赎回孩子的性命,那么孩子的身体就不会再被铜铁锁住了。
  16. 此语传闻遍诸村 - 这句话已经在各个村庄传开了。
  17. 家家相戒谨晨昏 - 每个家庭都告诫自己要小心谨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
  18. 骨肉难甘生别离 - 即使骨肉之间也很难忍受分离的痛苦。
  19. 莫遣幼儿乱出门 - 千万不要让幼儿随意外出,以免发生意外。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士兵抱着孩子离开家乡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扰。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