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阔浮云尽,山昏落日微。
鸟栖当野树,人语共柴扉。
岁月且云暮,乡关何处归。
邻家响机杼,远客叹无衣。

【注释】

溪桥:溪上的小桥。

晚立:傍晚站立。

天阔浮云尽:天空辽阔,浮游的云彩已经消失。

山昏:夕阳斜照,天色渐渐变暗。落日微:夕阳西下,余晖渐弱。

鸟栖:鸟归巢。当野树:在荒野的树枝上栖息。人语共柴扉:人声与柴门(农村里简陋的门)相和。

岁月且云暮:岁月如水流逝,时间已到黄昏时分。

乡关何处归:故乡在哪里?

邻家响机杼:隔壁人家传来织布机的声音。

远客叹无衣:我作为远方来的客人,感叹没有衣服可穿。

【赏析】

此诗是一首羁旅行役之作。诗中写了一个旅人在傍晚站在溪桥上眺望远方的景象,他看到了天边飘荡着几朵浮云,夕阳西沉,余晖将尽,山峦变得昏暗,鸟儿归巢,人们回家,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生发出思乡的情绪。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村晚景图,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年华易逝的感慨。

首联“溪桥晚立”写诗人傍晚站在溪桥上,远眺天边。这里的“溪桥”指的是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的家乡附近的一座小桥。诗人站在桥头,望着天边的浮云渐渐散去,夕阳西斜,整个大地都被染成一片金黄色。这一景象,让人感到宁静而美好。但是诗人并没有被这美景所打动,反而更加思念起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颔联“天阔浮云尽,山昏落日微”紧承首联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此时的天空已经变得非常广阔,原本在天空中游荡的浮云已经消失殆尽;而远处的山峰在夕阳的映照下也显得朦胧不清,仿佛随时都会消失在黑暗之中。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既美丽又凄凉。诗人此时的心情也变得更加复杂,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迷茫感。

颈联“鸟栖当野树,人语共柴扉”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之境。此时的鸟儿已经回到了它们熟悉的野外树上,开始休息;而那些正在劳作的人们也开始回家了。这些景象让诗人感到既亲切又有些许寂寞。因为他知道,虽然他们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但自己依然在外面漂泊,无法和家人团聚。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尾联“岁月且云暮,乡关何处归”则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诗人用了一种比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将时光比作一条河流,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流向远方。而故乡的方向就像是那片模糊的树林,永远也无法触及。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因此,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从思想角度来说,这首《溪桥晚立》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