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世谁知隐者庐,闭门自译化人书。
勤修真观宗天竺,倦送才名入石渠。
同郡每询为况好,昨朝传得讣音初。
衰容未悟无生理,霜木晨星百感馀。

【原诗】

挽江惟志学佛坐解

适世谁知隐者庐,闭门自译化人书。

勤修真观宗天竺,倦送才名入石渠。

同郡每询为况好,昨朝传得讣音初。

衰容未悟无生理,霜木晨星百感馀。

【注释】

  1. 挽江惟志:指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他在《哀江头》一诗中曾写有“挽”江的诗句。他的朋友、同郡县令江惟志(字明府)于天宝年间因事被贬谪到边地,后死于途中。
  2. 适世:适应时世;与世相合。
  3. 谁知:谁料得到。
  4. 适世谁知:意谓在世上谁能料到你隐居的居处呢?
  5. 庐:这里指简陋的住所,也指隐居的生活。
  6. 闭门:指隐居生活,不出仕做官。
  7. 自译:自己翻译,即自著。化人书:指佛教典籍。
  8. 勤修真观:勤修佛学;修行佛道。
  9. 宗:尊崇。
  10. 天竺:印度,古称天竺国。
  11. 石渠:石渠阁,古代收藏图书的地方。
  12. 才名:才能和名声。
  13. 石渠:汉代藏书之所,此处指朝廷。
  14. 同郡:与作者同属一个地方的人。
  15. 况好:情况还好。
  16. 传得:传出。
  17. 讣音初:去世的消息刚传来。
  18. 衰容:衰老的容貌。
  19. 无生理:无法维持生计。
  20. 霜木晨星:形容年老体弱,鬓发如霜,星光稀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得知好友江惟志去世的消息后所作。诗中表现了对朋友的哀悼之情,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生前隐居生活的怀念。
    首句“适世谁知隐者庐”中的“适世”,指适应时世,与世相合;而“谁知”则表示惊讶,因为世人不知道他的住处。这句诗的意思是:在世上谁能料到你隐居生活的居处呢?
    二句“闭门自译化人书”中的“闭门”,意为隐居生活,不出仕做官;“自译”则是自己翻译佛教典籍的意思,这里的“化人书”指的是佛教典籍。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闭门不出仕做官,而是自己翻译佛教典籍。
    三、四两句“勤修真观宗天竺,倦送才名入石渠”,“勤修真观”意谓勤修佛学,修行佛道;“宗”是指尊崇。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勤修佛学,尊崇佛教经典,但最终却因厌倦官场生活,才名远播却被卷入朝堂争斗之中。
    五、六两句“同郡每询为况好,昨朝传得讣音初”,其中“同郡”是指与作者同属一个地方的人;“询为况好”则是打听消息,询问情况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你平时总是向同郡的朋友们询问你的近况,昨天传来了噩耗时,你才刚刚听到这个消息。
    七、八两句“衰容未悟无生理,霜木晨星百感馀”,其中“衰容”是指衰老的容貌;“晨星”则表示稀疏稀疏的星光。这句诗的意思是:你虽然已经衰老,但尚未意识到无法维持生计的处境;看到星光稀疏稀疏的,心中充满了感慨。
    整首诗以悼亡为主,表达了杜甫对好友江惟志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人们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官场生活的种种无奈和辛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