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他山玉一团,光华偏映读书轩。
乍惊残雪留花砌,久讶明星浸石盆。
何处琢来秋水骨,半空吹落白云根。
诗癯自拟连城价,不共歌牛月夜村。

诗句

1 小轩得白石玉雪不足喻置之竹泉石间大可人意也因邀云松同赋: 在小轩中得到一块洁白的石头,它不足以形容它的美丽,只能将它放在竹林中。

  1. 拾得他山玉一团,光华偏映读书轩: 在别处捡到一块他山美玉,它的光辉偏照在读书的小轩上。
  2. 乍惊残雪留花砌,久讶明星浸石盆: 突然看到残留的雪花停留在花砌上,长久以来惊讶明星洒在石盆里。
  3. 何处琢来秋水骨,半空吹落白云根: 不知道是谁雕刻了秋天的水流,它在半空中飘落像从白云的根部落下。
  4. 诗癯自拟连城价,不共歌牛月夜村: 我瘦弱的诗体自比为连城的珍珠,不与唱牛歌的月亮夜晚的村庄相提并论。

译文

在小轩中得到一块洁白的石头,它不足以形容它的美丽,只能将它放在竹林中。
我捡到一块他山的美玉,它的光辉偏照在读书的小轩上。
突然发现残留的雪花停留在花砌上,长久以来惊讶明星洒在石盆里。
不知道是谁雕刻了秋天的水流,它在半空中飘落像从白云的根部落下。
我瘦弱的诗体自比为连城的珍珠,不与唱牛歌的月亮夜晚的村庄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感悟。首句“小轩得白石玉雪不足喻置之竹泉石间大可人意也因邀云松同赋”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将白石比作玉,既表达了对白石质地的评价,又暗示了其价值非凡。接着三句通过“乍惊”、“久讶”等词句,描绘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感受和联想。特别是第四句中的“秋水骨”,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形状,更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和情感,令人联想到流水潺潺、清冽动人的画面。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如“不知谁凿出秋水骨,半空吹落白云根”一句,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也暗含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交织在一起,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