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屋松林度野桥,看山不惜马蹄遥。
暖风迟日新春好,青草黄茅旧瘴消。
郡邑正须除吏弊,闾阎还待采民谣。
纤埃岂足裨山岳,要使蛮荒识圣朝。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把握。

“怀川道中”:作者在怀川道中,即在从四川返回家乡的路上。“茆屋松林度野桥”:简陋的茅草屋,茂密的松树树林,越过荒野小桥。“看山不惜马蹄遥”:欣赏山水,不怕骑马走远。“暖风迟日新春好”“青草黄茅旧瘴消”:温暖的春风和阳光,是春天的气息。青翠的草木与干枯的茅草,都预示着瘴疠之气将消失。“郡邑正须除吏弊,闾阎还待采民谣”:郡城需要消除官宦腐败的弊病,百姓需要听取民谣。“纤埃岂足裨山岳,要使蛮荒识圣朝”。微尘不足以减轻山岳之重,要让蛮荒之地了解朝廷的伟大。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归途中。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怀以及对于民众疾苦的关切。

首联:“茆屋松林度野桥,看山不惜马蹄遥。”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描述了自己过野桥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颔联:“暖风迟日新春好,青草黄茅旧瘴消。”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清新、明丽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国家即将摆脱过去的困境,迎来新的希望。

颈联:“郡邑正须除吏弊,闾阎还待采民谣。”诗人呼吁政府应该去除官场上的弊端,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他还期望政府能够倾听民间的声音,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想法。

尾联:“纤埃岂足裨山岳,要使蛮荒识圣朝。”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他认为,即使是微小的灰尘也不能减轻大山的压力,要让蛮荒之地了解朝廷的伟大。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关爱和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