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九月溯沧波,漂泊其如感慨何。
木落江淮秋色老,山连巴蜀暮云多。
草堂猿鹤关乡梦,泽国鱼龙入棹歌。
白发诸兄强健在,采薇空愧首阳阿。
【注释】
扁舟:小舟。沧波:大江。漂泊:浪荡,流浪。其如感慨何:那又能怎样呢?
木落:树叶落下。江淮:泛指长江和淮河。秋色老:秋天的景色变得苍老。巴蜀:今四川一带。关乡梦:关塞之南的故乡之梦。泽国:大湖。入棹歌:入船歌。
首阳:山名,在今河南济源西北,为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叔齐所隐居,二人不食周粟而饿死。薇:野菜。
白:白色。诸兄:众兄弟。阿:山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所作,当时他已退居林下,过着闲逸的生活,因此诗中流露出一种恬淡之情。
第一句“扁舟九月溯沧波”,写诗人乘小船逆流而上,溯江而行,九月正是秋季,江水澄澈,两岸林木萧疏,景色凄凉。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行役途中的孤独、寂寞和旅途的艰辛。
第二句“漂泊其如感慨何”,意思是说漂泊不定的生活怎能不让人感到伤感和无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第三、四句“木落江淮秋色老,山连巴蜀暮云多”写沿途所见景色。秋天到了,树木落叶,江淮地区已经变得非常苍老了。而巴蜀一带则山峦叠嶂,云雾弥漫,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
第五、六句“草堂猿鹤关乡梦,泽国鱼龙入棹歌”写诗人抵达成都后所见所闻。草堂是诗人的住所,他在这里看到了猿猴和鹤鸟,听到了渔人唱着渔歌,感受到了浓厚的地方风情。这些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七、八句“白发诸兄强健在,采薇空愧首阳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感叹自己的年纪渐长,朋友们仍然身体健康,而自己却已是白发苍苍。这种对比让诗人感到惭愧和失落。同时,他也想起了古代隐士伯夷、叔齐,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做官,这种精神让他感到敬佩和向往。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从行役途中到抵达成都,再到怀念朋友,最后回到现实生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索。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