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多流水,中有二顷田。
深耕倘及时,亦足待丰年。
军兴百敛加,在理有固然。
笔耕可糊口,卖药亦有钱。
所重先人业,未敢轻弃捐。
我今远行役,在汝宜勉旃。
荷锄白云下,驱牛春雨前。
竭力奉租税,无厌粥与饘。

【注释】

南山: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北。

二顷田:一顷为一百亩,两顷为二百亩。这里指有二百亩田地。

军兴:战争发生。百敛:征收各种赋税。理:道理。固然:当然。

笔耕:用笔耕种,比喻以文字谋生。卖药:做医药生意。

所重:所重视的。先人业:先人的基业。

轻弃捐:不重视。轻:轻视。捐:抛弃。

远行役:远离家乡服兵役。

宜勉旃(zhān):应该努力啊!旃:通“毡”,草垫,借指生活用具。

荷锄:扛着锄头。云下:云彩之下。

驱牛春雨前:赶着牛在春天的雨前耕地。

竭力:尽心尽力地。奉租税:交纳租税。

无厌:没有止尽。粥、饘(cháo):稀饭和麦糁汤。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当时诗人正被征赴安西边塞,途经洛阳时寄给儿子李泽。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儿子的期望与嘱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第一联:“南山多流水,中有二顷田。”首联是写自己居处之景,意谓:我住在山南,这里有条小溪流过,还有二百亩良田。此句点出诗人隐居之地,为下文交待其生活状态作铺垫。

颔联:“深耕倘及时,亦足待丰年。”第二联是说:如果今年能及时耕耘,那也足以盼望丰收的年岁。诗人认为,只要抓紧时机,勤勉耕作,就一定能获得丰硕的收成。

颈联:“军兴百敛加,在理有固然。”第三联是讲:国家战乱频仍,赋税加重,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诗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他并不因此而沮丧或抱怨。

尾联:“笔耕可糊口,卖药亦有钱。”第四联是说:用笔来写作谋生,也足够维持生活;而做些买卖药材的生意也颇有利润。诗人认为,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就可以找到一条生计之路。

第五联:“所重先人业,未敢轻弃捐。”尾联是说:我最看重的是先人的基业,不敢轻易抛弃,放弃自己的事业。

第六联:“我今远行役,在汝宜勉旃。”最后一句是说:我现在要去远征边关,你要好好努力啊!诗人希望儿子能够勤奋学习,将来有所作为。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