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轭方上牛,参旗正南举。
行行堠路明,忽在长平聚。
踟蹰念衰韩,不得守兹土。
嫁祸于赵国,移师与秦拒。
赵卒一以坑,秦兵肆攻取。
惜哉廉将军,制敌中见沮。
遂令锐头儿,残暴逾猛虎。
善战服上刑,赐剑非弱主。
咨尔头颅山,委命复何语。
【注释】
- 引轭 (yǐ):套在牛颈上的长杠子。
- 参旗(qí):赵国的将军。
- 行行堠路明:指道路两旁设置的烽火台(瞭望台)。
- 踟蹰(chíchú):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 衰韩:指韩国。
- 嫁祸于赵国:把灾祸转嫁给其他国家,这里是说赵国被秦国所欺。
- 锐头儿:指赵国的名将廉颇。
- 善战服上刑:指廉颇因为善于作战而被赵王赐剑自杀。
- 咨尔头颅山:指廉颇的尸骨埋葬在山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廉颇的诗歌。诗人通过叙述其一生的经历和最后的结局,表达了自己对廉颇的评价和看法。
首句“引轭方上牛”形象地描绘了廉颇年轻时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接着以“参旗正南举”暗喻廉颇后来成为赵国的重臣,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赞扬他,而是通过“踟蹰念衰韩”这一转折,表达了对他未能坚守国家、为国捐躯的惋惜之情。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写了廉颇的一生。诗人用“嫁祸于赵国,移师与秦拒”来讽刺他的背信弃义行为;同时,也暗示了赵国最终因他的失误而陷入困境。而廉颇本人也因不堪忍受屈辱而选择了自杀,成为了历史舞台上的一个悲剧人物。
尾句“遂令锐头儿,残暴逾猛虎”则直接点明了廉颇的性格特点——勇猛而残暴。这不仅揭示了他个人的品质缺陷,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这首诗通过对廉颇一生的回顾和评价,展现了一个英勇善战而又背信弃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历史、思考人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