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径萧萧带郭斜,小亭池畔半蒹葭。
邀欢白苎风前曲,爱客青山雨后花。
远塞风尘催岁律,故人消息尽天涯。
醉归晚度看流月,忽忆溪山上钓槎。

彭南元明府招赴池亭野酌

草径萧萧带郭斜,小亭池畔半蒹葭。

邀欢白苎风前曲,爱客青山雨后花。

远塞风尘催岁律,故人消息尽天涯。

醉归晚度看流月,忽忆溪山上钓槎。

【注释】:

彭南元:即彭宾王,唐高宗时宰相,因受武后忌害,出为刺史,后贬道州司马。明府:明府,指州郡长官。招赴:邀请去。池亭:池塘边的亭子。野酌:野外的饮酒。

【译文】:

草径弯弯地通向城外,小亭座落在池边,一半长着芦苇。邀欢:邀请快乐。风前曲:即《阳关三叠》之第一段“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爱客:喜爱客人。青山雨后花:指山中的花朵在春雨滋润下更加鲜艳。

远塞:远离京城的边塞。催岁律:催动年节的钟声。天涯:天的边缘。流月:流泻的月光。溪山:山中溪涧。上钓槎(chá):指钓鱼的地方。槎是小筏子。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在友人邀请下赴宴,席间饮酒赋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赞美。全诗四联,每联都紧扣宴饮之事。首联描绘了诗人赴宴的地点和环境,颔联写宴会上的欢乐场面,颈联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酒后作别友人的情景。

这首诗是诗人应好友彭宾王之邀,于宴席上所作。诗人先以“草径萧萧带郭斜”开篇,勾勒出了宴会所在地的环境背景。诗人用“草径萧萧带郭斜”描绘了宴席所在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而“小亭池畔半蒹葭”则进一步描绘了宴席所在地的具体位置——一座小亭子坐落在池边,四周都是芦苇。这种场景既显得幽静雅致,又充满了诗意。

诗人转向宴会本身。他以“邀欢白苎风前曲”和“爱客青山雨后花”两联来描绘宴会上的欢乐场面。“邀欢白苎风前曲”一句,不仅描绘了宴会上的音乐演奏,更透露出宴会上人们的欢快情绪。而“爱客青山雨后花”一句,则描绘了宴会上人们欣赏风景时的愉悦之情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融的场景。

尽管宴会上充满了欢乐与温馨的氛围,但诗人并未因此而忘却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于是,他通过“远塞风尘催岁律”一句,表达出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牵挂。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与珍视。

诗人以“醉归晚度看流月”一句收尾。这句诗既点明了宴会结束的时间,又营造出一种宁静、悠扬的氛围。同时,“醉归”二字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而“看流月”则进一步增添了诗句的意境与韵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欢乐与温馨氛围的宴会场景,并借此表达了对友人深情厚意的赞美与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