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从南海问骊珠,底事刀环忆岁徂。
异土自愁王椽赋,浮名谁弃汉关繻。
灵岩振屧群芳歇,剡曲回舟野雪孤。
为客不堪频送远,一觞临水意踌蹰。
注释:
- 南海:《山海经·海外南经》云:“黑齿国在南方,人黑,吃沙棠果。”又云:“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如黄金。”《山海经·海内南经》云:“离珠在海中。”骊珠即指骊龙颔下之珠,故言从南海问骊珠。
- 刀环:喻岁月流逝。《庄子·庚桑楚》:“吾犹守而服御也。然犹害女,杀女。女奚患焉?女不必羞与彼友。彼有伴矣。”
- 王椽赋:汉王粲《登楼赋》中有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此处指王粲。
- 关:关口;繻(rú):古时的一种通行证。汉关,指南朝陈亡后,南朝宋武帝刘裕派兵渡江,收复江东地区。
- 灵岩:山名,在浙江绍兴西南二十里。
- 剡曲:剡溪,发源于浙江嵊县西北,流至上虞市北,入于曹娥江。
- 客:作者自称。
- 一觞临水意踌蹰:一杯酒对着水边徘徊。
- 踌躇(chí chóu): 沉思、犹豫。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送别之情,依依难舍,是中国古代诗人常有的感情。但沈约这首诗的情调却颇为凄婉。诗中的沈伯子,当是一位文才出众之士,因而送行之时,作者不免生出无限惜别之意,于是借景抒情,托物寓意,以抒胸臆。全诗写得含蓄蕴藉,沉郁顿挫而又委婉深长,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首句“言从南海问骊珠”,是说沈伯子将远去越地,作者特意从南海向他请教有关骊龙颔下的宝珠的事。骊龙是东海里的神龙,颔下的宝珠则是传说中东海龙宫的宝物。此乃暗点“海”字。第二句“底事刀环忆岁徂”,是说沈伯子此次去越地,是因为怀念故乡,思念年迈的母亲。“刀环”喻岁月流逝,“岁徂”就是年老的意思。这一句是说沈伯子之所以去越地,是因为怀念故乡,思念年迈的母亲。“底事”,什么缘故。“忆岁徂”,思念年老的母亲。这一句是说沈伯子去越地的原因,是为了怀念年老的母亲。第三句“异域自愁王椽赋,浮名谁弃汉关繻”,意思是说,沈伯子到外地去了,自己却在异乡为生活所困扰,十分愁苦;而像沈伯子这样的人,浮名虚誉又有什么用呢?“王椽赋”,是指东汉王粲的《登楼赋》(或作王粲登楼赋)。“汉关”,指汉水关口。“繻”,古代一种通行证。这句是说,沈伯子到外地去了,自己却身在异乡为生活所困扰,十分愁苦;像沈伯子这样的人,浮名虚誉又有什么呢?第四句“灵岩振屧群芳歇,剡曲回舟野雪孤”,意思是说,现在回到家乡了,看到家乡的自然景色和人民的生活,心中充满了喜悦。“灵岩”指会稽山,在浙江绍兴东南。“回舟”指回到家乡的船上。“剡曲”指剡溪,在今浙江嵊县。这两句是说,现在回到家乡了,看到家乡的自然景色和人民的生活,心中充满了喜悦。第五句“为客不堪频送远,一觞临水意踌蹰”,意思是说,作为客人,我实在不忍心一再送他远去,只好举起酒杯,对着水面徘徊,久久不忍离去。这里的“一觞”,就是一杯。“临水”指站在水边。“踌蹰”(chu chu),徘徊不前的意思。这两句是说,作为客人,我实在不忍心一再送他远去,只好举起酒杯,对着水面徘徊,久久不忍离去。
这首诗的构思颇具匠心。诗人没有直接写离别之情,而是巧妙地用问答的形式来表达,显得曲折有致。这种手法,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