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衣尘自泌衡,杨云人位岂时名。
何来彩笔琅玕赠,顿使乌巾慷慨生。
画幌风华摇六穗,茨檐海色隐三荆。
山阴野兴君乘否,屐响年今不到城。
答曾完初
拂拭衣尘自泌衡,杨云人位岂时名。何来彩笔琅玕赠,顿使乌巾慷慨生。画幌风华摇六穗,茨檐海色隐三荆。山阴野兴君乘否,屐响年今不到城。
注释:
- 拂拭衣尘: 掸去衣物上的尘土。
- 自泌衡: 指自己隐居在衡山一带。
- 杨云: 《世说新语·言语篇》记载:谢安喜欢竹林的清幽,常常和王羲之等游于竹林中,有人戏言“欲拟谢公诗”,王羲之即作《咏竹》七首,其中第一首云:“垂绥拂地,身闲意逸。”此处指谢安。
- 人位: 人的职位。
- 彩笔: 比喻才高。
- 琅玕: 一种美玉的名字。
- 乌巾: 黑色的头巾。
- 画幌: 有图案的帷幕。
- 三荆: 古代楚国地名,此指楚地。
- 山阴野兴: 山阴,晋代会稽郡所在地;野兴,泛指野外游玩。
- 屐响: 穿鞋发出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诗人在回答友人曾完初关于自己的诗作问题时所写。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山水间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起联“拂拭衣尘自泌衡,杨云人位岂时名”描绘了作者在山水间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拂拭衣尘”形容诗人常在山水间行走,衣服上沾满了泥土;“自泌衡”则表明他选择在山间隐逸,远离尘嚣。这两句话通过描绘作者的生活状态,引出了下文对诗歌创作的思考。
颔联“何来彩笔琅玕赠,顿使乌巾慷慨生”进一步展开了对诗歌创作的看法。诗人认为,他的诗歌并非刻意求得他人的赞誉,而是内心的一种情感流露。这种情感如同彩笔般绚丽,又如同乌巾般豪迈,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理解,认为真正的诗歌应该源于内心的真挚情感。
颈联“画幌风华摇六穗,茨檐海色隐三荆”则是诗人对山水美景的赞美。这里的“画幌”指的是有图案的帷幕,象征着诗人居住的地方充满了艺术气息;“风华摇六穗”则形容山水间的风姿绰约,如同摇曳的六穗一般迷人;“茨檐海色隐三荆”则描绘了一幅海天一色的壮丽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海边之上,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这两句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山阴野兴君乘否,屐响年今不到城”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这里的“山阴野兴”指他在山间度过的美好时光;“君乘”可能是询问友人是否也愿意像他一样在山水间度过美好的时光;“屐响年今不到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城市生活的淡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乐趣在于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不是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中。这两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城市生活的淡然态度。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以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主要线索,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诗歌艺术的独特理解。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