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桥根水啮沙,浮云漠漠不知家。
蝉喉叫涩行人断,赤脚循溪嗅豆花。
【译文】
雨过桥头,水啮沙土,浮云漠漠不知家。蝉喉叫得人断肠,赤脚沿着溪边嗅着豆花。
【注释】
(1)“雨过”:雨过后。(2)“桥根”:桥的根部。(3)“啮沙”:被水流冲刷。(4)“浮云漠漠”:像浮云一样迷茫不清。
(5)“不知家”:不知道归途。(6)“蝉喉”:指蝉鸣声(7)“行人”:诗人自己。(8)“循溪”:沿着溪流。
【赏析】
此诗写在雨后桥上忆及仙鬼有能诗者,以戏拟之词,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雨过桥根水啮沙,浮云漠漠不知家”,描写了雨后的景象。雨水过后,桥下的河水冲刷着河堤上的沙土,而天空中的浮云却显得朦胧、迷离,使人难以辨识方向。这种景象既富有诗意,又带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孤独感。这两句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做好了铺垫。
中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蝉喉叫涩行人断,赤脚循溪嗅豆花。”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他将自己比作一只正在叫唤的蝉,而行人则如同迷失在茫茫大雾中的人一样,无法分辨方向。他们只能赤脚踏着溪水,嗅着豆花的气息来寻找回家的路。这种情景既形象生动,又充满诗意,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过雨道上忆及仙鬼有能诗者戏拟二首”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在这里回忆了自己与一位能诗者相识的经历。他曾在一个雨后的日子里偶遇这位能诗者,并与其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分离,但这段经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同时,诗人在诗中还融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