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佛殿碧空俱,景与雷音想不殊。
黄叶落残三径冷,白云飞尽一峰孤。
澄潭水暖龙归钵,行脚僧回月满壶。
谩倚阑干舒啸后,往来还拟探骊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寿佛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词原文:

嵯峨佛殿碧空俱,景与雷音想不殊。
黄叶落残三径冷,白云飞尽一峰孤。
澄潭水暖龙归钵,行脚僧回月满壶。
谩倚阑干舒啸后,往来还拟探骊珠。

注解与赏析:

  1. 嵯峨佛殿碧空俱:这句诗描述了佛殿建筑的宏伟以及其周围环境的静谧。”嵯峨”意为高峻、雄伟,形容佛殿建筑的壮丽。”碧空俱”表示天空和佛殿的颜色融为一体,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2. 景与雷音想不殊: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殿中佛教音乐或钟声与雷声相似的感受。”想不殊”即想象中的雷声与佛殿中的钟声似乎并无区别,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3. 黄叶落残三径冷:这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叶已经落尽,只剩下三条小路在寒风中显得格外萧条。”三径”指的是三条小路,通常用来形容荒凉或孤独的环境。”冷”字强调了这种凄凉和孤独的气氛。

  4. 白云飞尽一峰孤:这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白云已经完全消失,只留下一座孤独的山峰。”飞尽”意味着云彩已经完全消散,”孤”字则强调了山峰的孤独和高耸入云的特点。

  5. 澄潭水暖龙归钵:这句诗通过描绘澄澈的潭水和龙归钵的场景来表达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澄潭”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潭水,”水温”暗示着水温之高,”龙归钵”则是一种道教修行中的仪式,龙代表神性,钵为道家修行用具,这里的描写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6. 行脚僧回月满壶: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行脚僧(旅行僧人)回到庙宇,月光洒满一壶酒的情景。”行脚僧”指的是四处游历的僧人,”月满壶”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暗示着月亮的明亮与圆满,也反映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7. 谩倚阑干舒啸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之后,靠在栏杆上放声长啸的畅快心情。”谩倚”意为随意倚靠,”阑干”是指栏杆,”舒啸后”指的是在放声长啸之后。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一种欣赏和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

  8. 往来还拟探骊珠:这句诗以“往来”指代自己和其他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行者),他们像寻找骊珠一样探寻这个佛殿的美好之处。”骊珠”是指美丽的珍珠,这里用来比喻佛殿的美丽和神奇。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殿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佛殿的描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