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花藉草卧看山,岩下幽人镇日闲。
犹有流莺闲不得,时时飞舞出林间。
【注释】
山居:山中住舍。眠花藉草卧看山,指诗人在山居时欣赏自然景物。岩下幽人镇日闲,“幽人”即隐士。流莺,飞鸟名。
【赏析】
此诗写隐者的生活乐趣。前四句写隐者在山林之中,以花草为眠床,悠然自得地观赏着周围的山水,过着闲适的日子。后四句写鸟儿也来同他一起游玩,不时从林间飞出,使他感到十分高兴。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读来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眠花藉草卧看山,岩下幽人镇日闲。
犹有流莺闲不得,时时飞舞出林间。
【注释】
山居:山中住舍。眠花藉草卧看山,指诗人在山居时欣赏自然景物。岩下幽人镇日闲,“幽人”即隐士。流莺,飞鸟名。
【赏析】
此诗写隐者的生活乐趣。前四句写隐者在山林之中,以花草为眠床,悠然自得地观赏着周围的山水,过着闲适的日子。后四句写鸟儿也来同他一起游玩,不时从林间飞出,使他感到十分高兴。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读来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注释】 山居:山中住舍。眠花藉草卧看山,指诗人在山居时欣赏自然景物。岩下幽人镇日闲,“幽人”即隐士。流莺,飞鸟名。 【赏析】 此诗写隐者的生活乐趣。前四句写隐者在山林之中,以花草为眠床,悠然自得地观赏着周围的山水,过着闲适的日子。后四句写鸟儿也来同他一起游玩,不时从林间飞出,使他感到十分高兴。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读来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解析】 “眠花藉草卧看山,岩下幽人镇日闲”:在花草间安顿身心,静看山景,岩下的幽人整日过着闲适的生活。 译文: 在花草间安顿身心,静看山景,岩下的幽人整日过着闲适的生活。 犹有流莺闲不得,时时飞舞出林间。 注释: 犹:还、仍然;犹有,还有; 莺:黄莺,即黄鹂; 闲:无拘无束的意思; 翩翩:形容飞翔轻快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人借物抒怀,以物喻志
【注释】 (1)远志楼:作者自名。 (2)排闼:推开门。 (3)青:指山色。 (4)名山:指罗浮山,在广东。 【译文】 四百里罗浮山上奇峰异石,推开门窗迎着山色进入室内。这并非我偏爱名山才去观赏,而是因为名山本来就亲近我。(《送陈章侯序》) 【赏析】 “远志楼”是作者自题的斋室。据《送陈章侯序》记载,作者与好友陈端仁(章侯)同登罗浮山,陈端仁因事离山,作者写了这首诗赠别。全诗前两句写景
注释: - 君不见湛园秀质方美德,琢磨既至成圭璧。又不见嶰谷良材备五音,时时欲作蛟龙吟。 - “君不见”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句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难道不知道吗”。 - “湛园”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园林或地方,在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地方的美景。 - “秀质方美德”,意为美好的品质和德行。 - “琢磨”是指经过加工磨砺。 - “既至”表示终于到达了某处。 - “成圭璧”指的是玉器制作成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格式要求”,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理解诗意,把握形象,分析语言,最后对表达技巧及效果进行评价。解答此题时可结合全诗分析。 (1) 辛卯春日即事:在辛卯年春日即景吟咏之作。 “连旬淫雨苦相侵”,“连旬”形容雨水连绵不断的样子,“淫雨”指久雨不晴的天气,“苦”是痛苦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水诗”。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男儿生堕地,志气凌青雯。 男儿出生时,志向高远,如同青雯(一种美丽的云)一样。 2. 下以答苍生,上以酬圣君。 我为百姓做事,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为国家效力,报答君王的厚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内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本诗的首句“西临湖水为镜”,点明地点和视角;第二句“背负青山作屏”,交代背景。后两句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报效祖国的决心。 “远志楼”是这首诗的题目,它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诗人登上高远的“远志楼”,面对壮丽的景色,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 悬榻:指悬挂的床。俗宾:指平庸的宾客。自少:指从小。居楼:居住在高楼。侠骨:指豪迈不羁的品格。尊:尊贵。只容明月入户,独许清风扫门:只有月亮能进入房间,只有清风能把门扫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远志楼的赞美。首句“悬榻俗宾自少”是说远志楼的客人都是些有才能的人,他们从小便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所以能与诗人交上朋友。次句“居楼侠骨偏尊”是说诗人的朋友都是一些有豪气和胆识的人
【译文】 登上楼阁,浏览历史,斟满酒,自斟自饮。 平生愿望,只要满足,富贵荣华与我无关。 【注释】 1. 远志:指诸葛亮的《出师表》。 2. 瓮头:指陶罐。 3. 新醅(pēi):指新酿的酒。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登临远志楼,凭栏远眺,不禁想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卧龙先生诸葛亮,为蜀汉开疆辟土,立下赫赫军功,自己却空怀抱才不遇,有生之年难酬壮志,只好寄情山水,以酒解忧
注释: 远志楼:诗人自喻为远志之人,登高望远,心怀壮志。 风骤花颠欲舞,日斜鸟倦知还:形容春天景色,风吹动花瓣,仿佛要跳舞一般,而太阳西斜,鸟儿也感到疲惫,知趣地归巢。 乐事三杯白酒,生涯一片青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他认为生活中的快乐就是能够喝上一杯美酒,欣赏一片青山美景。 赏析: 这首诗以远志楼为题,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他看到风吹花瓣如同舞蹈一般
【注释】 盘石:指山中盘曲的石头。 去郭五里耳:离开城郭,只离了五里地。 烟霞:云雾和彩霞。深:幽美深远。 突兀:高耸的样子。嵚:高峻不平貌。 丹桂森:丹桂茂盛。 澹秋色:淡雅的秋天的颜色。 时事既代谢:世事更替变化。 往来愁登临:来往的人因忧愁而登上这山。 云雾飞:云烟缭绕。 霜雪阴:霜雪覆盖。 避秦:避开秦朝。桃源:传说中的避世之地。 鸡犬:指人。难至今:难以见到。 独此泉与石
磐石寒泉 去郭五里耳,烟霞自此深。 注释:离开城郭五里的地方,烟霞显得更加深远。 译文:离开城郭五里的地方,那里的烟霞变得更加深邃了。 赏析:此句描绘出作者远离尘嚣,来到这静谧的山林之中的情境。 石势何突兀,岩洞何幽嵚。 注释:石头的形势是怎样的险峻,山洞又是那样的幽深高峻。 译文:石头的形势是多么的险峻,山洞又是那样地幽深高峻。 赏析:此句描绘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之情。 下有寒泉流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日望南云泪湿衣: 描述了诗人在南方某地,望着南边的天空(可能由于天气阴沉或情绪悲伤),泪水沾湿了衣服。这里的“南云”和“泪湿衣”表达了一种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 家园梦想见依稀: 表达了一种模糊不清的、似有若无的家乡印象,暗示着诗人对家乡的记忆并不清晰,可能是长时间远离家乡,或是记忆受到某种程度的模糊处理。 3. 短墙曲巷池边屋: 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面
艮岩 越声知故国,斗酒忆高阳。 逐客今三始,穷途且五将。 浮云心仰切,流水意何长。 窈窕诸天远,葳蕤双树凉。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被贬谪期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治现实的不满。首句“越声知故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第二句“斗酒忆高阳”,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第三、四句“逐客今三始,穷途且五将”,反映了诗人在被贬谪时的处境。最后四句“浮云心仰切,流水意何长。窈窕诸天远
translated_content_1} 君子亭 濂溪亭子凉如水,绿酒青山惬北游。 海内衣冠怜此夜,天涯羁旅怕逢秋。 少陵自是金门客,公瑾还应万里侯。 近得西邻添二仲,思乡同倚镇南楼。 赏析: 1. 诗句解释和含义: - “濂溪亭子凉如水”:描述了亭子的清凉氛围,如同泉水般凉爽宜人。这里不仅表达了亭子的物理特点,也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舒适。 - “绿酒青山惬北游”
巴女词 巴川积水极岷峨,巴女明妆艳绮罗。 为语秋江风浪急,断肠休唱《木兰歌》。 注释:巴川:长江在四川境内流经的一段。积水:指江水。 极:至高无上。 明妆:浓妆。 艳绮罗:鲜艳华丽的罗裙。 为语:告诉。 秋:泛指秋天,也可指秋天的风浪。 浪急:风浪大。 断肠:极度悲伤。 木兰歌:《木兰辞》是一首乐府民歌,讲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所以此处用木兰歌来比喻女子被征召去征战的悲凉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