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别京华岁月遥,双林枉驾识仙标。
隔年投刺何疏懒,抱病参禅正寂寥。
河北剑霜嗟暮景,晋阳灯火忆春宵。
壮心莫道非王粲,几欲从军看射雕。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的作品《寄梁方伯乾吉》。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梁方伯的分别情景,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相别京华岁月遥”表达了诗人与梁方伯分别的时间感,“相别京华”指的是在京城告别,而“岁月遥”则强调时间的遥远和回忆的深长。这里的双林可能指代的是两位朋友所在的地点或某种标志,而“识仙标”则暗示了他们在告别时的情景或心境。
“隔年投刺何疏懒”反映了诗人过去的某种行为,可能是为了求职或其他目的而向人投送名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因此感到有些疏懒。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可能是对过去的一种反思和自嘲。
“抱病参禅正寂寥”描绘了诗人因病而无法外出的状态,同时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寂寞和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这里可能涉及到佛教的思想,即通过参禅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河北剑霜嗟暮景”可能是指诗人对于北方边塞生活的一种感慨,“剑霜”象征着艰苦的环境,而“嗟暮景”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这句话反映出诗人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认同。
“晋阳灯火忆春宵”中的“晋阳”可能是一个地名,也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或历史背景。“灯火”则代表了夜晚的生活和繁华,而“忆春宵”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壮心莫道非王粲”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壮志不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王粲。这里的“莫道”是一种反问的语气,表示否定,而“王粲”则是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才华和抱负常常被用来比喻有远大理想之人。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可以看出诗人谢榛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对现状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文人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