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榆柳作寒声,直北龙沙一望平。
云压旌旗飞暮雪,将军坐啸受降城。

【注释】

塞下曲: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属《清商曲》。《乐府诗集》有汉铙歌十二曲,其三曰《战城南》。

榆柳:指边塞的景物。

寒声:指风声。

龙沙:指沙漠。

旌旗:古代军队的标志。

压:遮蔽。

暮雪:傍晚时的雪花。

坐啸:坐在军帐中发出长啸的声音。

受降城:古城堡名,在今山西雁门关东北。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写将军在受降城外的景色,表现了戍边的将士们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风吹榆柳作寒声”,榆柳在风中摇曳,发出飒飒之声,这声音像是在告诉人们,天气已经转凉了。“直北龙沙一望平”,北方的沙漠,一眼望去,平坦如砥。这里的“直北”指的是北方。诗人以“直北”形容沙漠的辽阔无垠,使人感到天地之广袤。

“云压旌旗飞暮雪”,“压”是动词,意思是云彩遮住了飘扬的旗帜,使旗帜上的飘带像羽毛一样在空中飞舞。而“飞暮雪”则描绘了晚霞映照下的沙漠景象。这里的“暮雪”是指傍晚的雪花。这里的“暮”字,既表示时间,也表达了一种凄凉的气氛。

“将军坐啸受降城”,将军坐在军帐里,发出长长的啸声。这里的“啸”字,既可以理解为长啸,也可以理解为吟咏、歌唱。诗人用“坐啸”来形容将军的威武和豪迈。而“受降城”则是指受降的城堡或边疆重镇。在这里,它既是地理位置,也是战争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将军在受降城外的情景,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生活。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场景的描绘,传达出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恐惧。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