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奔流响石滩,乱山风雨送人寒。
别来茅屋常虚榻,却忆南华枕上看。
【注释】
暮雨山行感怀:在傍晚的细雨中,沿着山路行走,心中感慨万千。
奔流响石滩:水在石头上奔腾激溅的声音,如同雷鸣。
乱山风雨送人寒:山间迷蒙的雨雾和狂风,让人感到寒冷。
别来茅屋常虚榻:自从分别后,我一直住在简陋的茅屋里,没有地方可以休息。
却忆南华枕上看:我思念着在《庄子》里读到的“南华”,想象自己躺在那里,仰望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诗。诗写诗人暮雨山行,触景生情,对往昔的生活、经历进行了深刻的回顾与思考。
第一句“马首奔流响石滩”,是说马头冲刷着流水飞溅的声音,好像雷声一般。这一句描写了诗人行进途中所听到的自然声响,也暗含了他内心的激动和不安,暗示着他正处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变之中。
第二句“乱山风雨送人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进时所见的景象。他走在乱石嶙峋、云雾弥漫的山上,风吹雨打,让他感到十分寒冷。这既是对旅途艰难的一种写实,也是诗人内心孤独和寂寞的一种表达。
第三句“别来茅屋常虚榻”,诗人表达了他对过去简陋而舒适的生活的回忆。自从他离开家乡后,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没有固定的住所,常常只能住在破旧的茅草屋里。这种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使得诗人更加珍惜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时光。
尾联“却忆南华枕上看”,诗人又回到了《庄子》中那片宁静的天地。他想象自己躺在那里,仰望天空,感受着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存。这一结尾既呼应了开头的“马首奔流响石滩”,又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从现实到理想的转变。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更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