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曙别承明,輶轩西北行。
天回浊河水,山拥太原城。
榆塞霜中色,芦笳月下声。
四愁今日最,孤啸几时平。
慷慨深酬主,艰难始募兵。
良驹轻道路,壮士重功名。
云断黄花戍,风连细柳营。
牙旗翻豹影,宝剑夺龙精。
烽火当秋急,疆场计日清。
归来上封事,应悉九边情。
【注释】
- 拂曙:天刚亮的时候。
- 輶轩:一种轻快的车子,古代用以传递皇帝的命令。西北行:向西北方进发。
- 天回浊水:指黄河之北地区。浊水,即浊河。
- 榆塞:即雁门塞,位于今山西省北部。霜中色:指在霜降时节,榆树呈现出的深红色。
- 芦笳月下声:指在月夜下吹奏芦笳的声音。芦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芦苇做成。月下声,形容其音色清亮悠远。
- 四愁:这里指四种忧愁,即生、老、病、死。
- 孤啸:独自悲啸。几时平:什么时候才能平定。
- 慷慨深酬主:意指对君主忠诚,愿意以自己的力量来报答。
- 艰难始募兵:在国家困难时期开始招募士兵。
- 良驹:好马。轻道路:比喻能够迅速到达目的地。
- 壮士:强壮的战士。功名:功业与名声。
- 云断黄花戍:指云层隔断了视线,使得无法看到黄花戍。黄花戍,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偏东一带。
- 风连细柳营:指风儿吹拂着杨柳的营地,形象地描绘出军营的景象。
- 牙旗:古代军队用来指挥的标志,此处指军队的旗帜。豹影:猛兽的影子。比喻军队的英勇威武。
- 宝剑:古剑名。夺龙精:意思是说,这把宝剑有神龙之气,可以夺取敌人的精魂。
- 烽火:烽火台发出警报信号。当秋急:秋天到来时,战事紧急需要戒备。
- 疆场:边境的战场。计日清: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结束战争恢复和平。
- 上封事:向帝王提出意见或建议。应悉九边情:应该了解全国各个边境的情况。
【赏析】
此诗为送别友人赴太原募兵之作。诗人通过描写友人出征前的情景和对友人的期望,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拂曙别承明,輶轩西北行”,描写了友人在黎明时分告别京城的场景。“拂曙”二字既写出了时间之早,又表现出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輶轩”一词,则暗示了友人此次之行的目的——前往边疆招募士兵。
颔联“天回浊河水,山拥太原城”,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河画面。“天回浊水”指的是黄河之北地区的地形地貌,而“山拥太原城”则形象地描绘出了太原城的雄伟气势。这两个词语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暗示了友人此行的使命——为国家招募士兵,保卫边疆。
颈联“榆塞霜中色,芦笳月下声”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出征前的景色。在这里,“榆塞”指的是雁门关,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北部,是一处著名的军事要塞;“霜中色”则描绘了此时正值秋季,大地被霜覆盖的情景;“芦笳月下声”则形象地表达了夜晚吹奏芦笳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
尾联“四愁今日最,孤啸几时平”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与祝愿。这里的“四愁”指的是生、老、病、死四种人生的痛苦,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早日平定战乱,解除这些痛苦;“孤啸几时平”则是说希望友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让国家早日恢复和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友人出征前的情景描写和对国家未来的祝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