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仙才许长史,别来神会书千里。书中泪渍尚盈纸,旧交为失沧溟子。
眼前勋业逐流水,百年行藏半日诔。足踏天风超騄駬,山岗振裂叫虎兕。
要夺精华与骨髓,秋风细咀黄金蕊。正色染心陶令是,石火铁铛煎凤嘴。
文辉灵液岂徒耳,海右茫茫联步屣。终童请缨那可恃,伏生传经竟老死。
地胜时平磨崖纪,鹊湖清浅映芳芷。丽人桂棹空自舣,伫立亭亭思靡靡。
不见马援南征载薏苡,存殁无言净秋水。西署为郎谈义士,鲁连排难宁专美。
龙也楠也一梦里,欲达哀情托山鬼。九泉有知长已矣,薄暮下帘独隐几,冥冥莫测造化理。
【注释】
①许左史:即许浑,字用修。唐诗人。晚唐诗人之一,有“蓝田日暖玉生烟”之美誉。
②沧溟子:沧海之子,比喻李廉宪、李白等唐代著名诗人。
③足踏天风超騄駬:指李白的诗才高超,如骏马超脱,飞驰在云霄之中。騄駬,古代名马,相传毛色青白相间,能日行千里。
④秋风细咀黄金蕊:形容李白诗歌语言清新明快,像秋风一样细腻地品味着金黄色的花蕊。
⑤陶令:晋代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⑥石火:指石炭燃烧后化为灰烬。
⑦凤嘴:凤凰的嘴巴,形容诗歌的美妙和珍贵。
⑧联步屣:指穿鞋时连成一线,表示行走时步伐紧密相连,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共同前进。
⑨终童:指终南山中一位隐居的老者,传说他年轻时曾向汉武帝请缨(请求出仕)而终老于终南山下。
⑩伏生传经:《尚书》中有“伏生传《尚书》”之说,伏生是西汉时期的大学者,他曾经教授学生《尚书》,并口授给学生。后来他的弟子们将他的教诲整理成书,流传至今。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主题“咏李白”,以“赋得长歌答许左史殿卿兼伤李廉宪于鳞”为题,通过描写李白的才华横溢、飘逸不羁的诗风以及其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深深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梁国仙才许长史,别来神会书千里。”开篇便以“梁国仙才”赞颂了李白的才华横溢和超凡脱俗,同时以“别来神会”点明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李白与许浑虽分别多年,但彼此间的默契与理解却从未减少,他们能够心领神会,仿佛隔着千山万水也能相互理解。这一句既体现了两人之间的友情深厚,也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情感基础。
中间四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李白的飘逸不羁和才华横溢。“书中泪渍尚盈纸,旧交为失沧溟子。”描述了李白在书写诗歌时,常常会被自己的感情所感染,泪水打湿了纸张。而这样的行为也让他在与朋友交往时显得过于冲动,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让老朋友感到失望。“眼前勋业逐流水,百年行藏半日诔。”则表达了李白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曾经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代名将;然而在晚年时,他却因为政治上的失误而被贬谪,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两句既展现了李白的辉煌战绩和卓越才能,又反映了他的悲剧命运。
接下来两句则转向了对李白个人品质的赞美。“足踏天风超騄駬,山岗振裂叫虎兕。”描述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的超凡才华,仿佛能够凌驾于天地之上,驰骋于风云之间。而他的作品也如同猛兽一样具有震撼力,能够让山岗为之震动,让虎兕为之哀鸣。这两句既展现了李白的诗歌艺术魅力,也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李白人生命运的感慨。“要夺精华与骨髓,秋风细咀黄金蕊。”描述了李白虽然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他曾经试图夺取他人的精华与骨髓,但最终却只能黯然失色。而他所创作的诗歌则如同秋天的果实,经过秋风的轻轻一吻,就能品尝到其中的美味。“正色染心陶令是,石火铁铛煎凤嘴。”这两句既表达了对李白诗歌艺术的赞美,也揭示了他对李白人生的感慨。陶渊明被誉为“桃花源记”的作者,而李白的诗歌则如同一片桃花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李白本人也如同一块坚硬的石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变得更加坚韧不屈。
这首诗通过对李白的才华横溢、飘逸不羁、人生命运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深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咏怀之作,通过对李白的赞美和感慨,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生命与死亡、友情与爱情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