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载弹琴不下堂,又看征旆拂铜章。
人同白璧仍仙吏,县对青山亦帝乡。
寂寞自怜方朔戟,风流谁似令君香。
悬知别后能为政,伫俟双凫入未央。
诗句首先描绘了张茂卿赴任房山的情景。“六载弹琴不下堂,又看征旆拂铜章”表达了张茂卿长时间不离开书房,专心致志于琴艺和政事的执着。
- 译文:
六载光阴弹琴不曾离堂下,
看见征队扬起战旗掠过铜制印章。
- 注释:
- “六载”:指六年的时间。
- “弹琴”:《汉书·董仲舒传》中说董仲舒年老在家,常闭户弹琴自娱。这里用“弹琴”比喻隐居或专心。
- “不下堂”:不下堂,即不下堂屋办公。形容非常勤政。
- “征旆”:古代行军时所立的旗帜叫旌,军马行进时所挥动的马鞭叫旆,合称“旌麾”,这里代指军队。
- “铜章”:古代帝王将相印信为铜铸,这里指朝廷任命的官印。
- 赏析:
诗中的“六载弹琴不下堂”与“又看征旆拂铜章”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体现了张茂卿在文学上的成就与高洁情操,后者则展示了他在政治领域的雄心壮志。这种文武双全的形象使得他更加显得才华横溢,令人敬佩。
接下来是第二联:“人同白璧仍仙吏,县对青山亦帝乡。”
- 译文:
如同一块无瑕的白色美玉依然是一位神仙一样,
我所在的县城正对着青翠的山峦仿佛是天子的家园。
- 注释:
- “白璧”:古时用来形容人的品行纯洁无暇。
- “仙吏”:仙人,这里借指有才能的人。
- “帝乡”:帝王的居所或领地,这里用来比喻理想中的治理之地。
-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展现了张茂卿在政治生涯中的高尚品质和他理想的治国理念。他把自己比作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意味着他的人品像白玉一样纯洁;而他所在的县城面对青山如同天子的居所一般,表达了他对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
第三联:“寂寞自怜方朔戟,风流谁似令君香。”
- 译文:
独自感到寂寞的时候,会怀念方朔手中的戟,
谁能比得上你那如兰的风采呢?
- 注释:
- “寂寞”:孤单、无人相伴。
- “方朔”:西汉著名辞赋家东方朔,以其机智幽默闻名。
- “戟”:兵器,常用来象征威武和力量。
- “令君”:敬称对方。
-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张茂卿才华的赞叹。通过对比,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孤寂心境,也强调了张茂卿的独特魅力。这里的“方朔戟”可能指的是张茂卿的政治手腕和才华,而“令君香”则可能是形容张茂卿品德的芬芳,两者结合,形成了一幅既孤独又有才情的画面。
第四联:“悬知别后能为政,伫俟双凫入未央。”
- 译文:
我知道分别之后你一定能执政,
等待双鹤飞进未央宫。
- 注释:
- “悬知”:预计、预料之意。
- “双凫”:指两只飞翔的鹤,常用以象征吉祥。
- “未央”:汉朝宫殿名,这里用作皇宫的代名词。
-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张茂卿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和对他即将到来的政治成就的期待。通过“双凫入未央”这个典故,诗人巧妙地预示了张茂卿将取得非凡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张茂卿赴任房山的描写,展现了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通过对诗歌的逐句解读和赏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