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还宜鸥鹭群,漫劳圣主下玄纁。
倦飞却羡投林鸟,歘起虚疑出岫云。
宵旰一人仍侧席,干戈四海未销氛。
孤臣叱驭宁辞瘁,空愧当年誓墓文。
【注释】:
1、野性还宜鸥鹭群:野性,指不受拘束的本性。鸥鹭群,比喻隐士或闲散的人。
2、漫劳圣主下玄纁:下玄纁,是古代的一种礼制,皇帝要亲自去迎接。
3、倦飞却羡投林鸟:倦飞,指疲倦地飞行。投林鸟,比喻隐居的人。
4、歘起虚疑出岫云:欻(xū),忽然。虚疑,指虚幻的疑惧。出岫云,指从山峰上飘出来的云雾。
5、宵旰一人仍侧席:宵旰一人,形容皇帝勤于政事。侧席,原指古时宾主坐位相对而坐。此处指皇帝坐席。
6、干戈四海未销氛:干戈,指战争。四海,指天下。
7、孤臣叱驭宁辞瘁:孤臣,指被贬为官的人。叱驭,大声呵斥车夫。宁辞瘁,意思是宁愿身体劳累也不推辞。
8、空愧当年誓墓文:誓墓文,指《祭侄文稿》,作者范纯仁曾为他的侄子范如圭撰写了这篇碑文,表达自己对侄子的哀悼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他在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2年)被贬至邓州知州。这首诗作于他被贬期间,反映了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全诗共八句,依次描写了他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对于皇帝勤于政事的感慨、对于战争的忧虑、对于被贬为官的痛苦、对于过去誓言的愧疚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无奈等。
首联“野性还宜鸥鹭群,漫劳圣主下玄纁。”描绘了一个不受拘束的本性和隐士们的生活。野性还宜鸥鹭群,指的是不受拘束的本性和隐士们的生活。这一句表达了范仲淹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倦飞却羡投林鸟,歘起虚疑出岫云。”描绘了隐士们的自由生活和皇帝对隐士们的尊敬。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隐士们的自由生活和他们受到的尊重。
颈联“宵旰一人仍侧席,干戈四海未销氛。”揭示了诗人对于国家事务的关注和对于战争的忧虑。这两句表达了范仲淹对于国家事务的关心以及对战争的担忧。
尾联“孤臣叱驭宁辞瘁,空愧当年誓墓文。”反映了诗人对过去誓言的愧疚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誓言的愧疚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述、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等方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