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离乡井,于今已八春。
归鞍过旧驿,扫壁认题痕。
桀骜沿山寇,离披列塞军。
荐荒生计匮,宵哭四郊闻。
过莲塘
一自离乡井,于今已八春。
归鞍过旧驿,扫壁认题痕。
桀骜沿山寇,离披列塞军。
荐荒生计匮,宵哭四郊闻。
【注释】
一自:自从,从过去到现在。
八春:八年。
归鞍:回到家乡的马鞍子。
旧驿:旧驿站。
题痕:题字的痕迹。
桀骜:傲慢不驯。
沿山寇:沿着山脉的贼寇。
离披:离散,散乱。
荐荒:赈济饥荒。
计:计划。
【赏析】
《过莲塘》是宋代诗人杨公远的诗作。这首诗写于诗人流落岭南期间,通过追叙自己八年间的经历、遭遇以及在岭南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身处逆境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首句“一自离乡井”,直抒胸臆,表明作者自从离开故乡以来,至今已有八年时间。这里用“一自”二字,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又表现出作者对过去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于今已八春”三字,进一步点明了诗人与故乡之间相隔的时间之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次句“归鞍过旧驿”,描绘了诗人回到故乡的场景。诗人骑着马回到了故乡,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驿站,心中充满了感慨。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去的留恋之意。
第三句“扫壁认题痕”,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回到故乡后的情景。诗人回到家中,发现书桌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于是便开始打扫墙壁,希望能够重新看到往日的字迹。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还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第四句“桀骜沿山寇”,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特点。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周围都是山寇出没之地,这些山寇们常常为非作歹,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这里的“桀骜”一词用来形容山寇们的凶狠和不驯服,而“沿山寇”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活动的范围和特点。
第五句“离披列塞军”,进一步描绘了山寇们与边塞军队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山寇们经常与边塞军队发生冲突,使得双方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山寇们与边塞军队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面貌。
第六句“荐荒生计匮”,描述了当时社会的贫困状况。由于连年战乱,百姓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困难,很多人无法维持生计。这里的“荐荒”一词用来形容灾荒严重的情况,而“生计匮”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贫困程度。
最后一句“宵哭四郊闻”,进一步描绘了当时人们的悲惨遭遇。由于连年战乱,百姓们的家园被毁,田地荒芜,生活更加艰难。在这种困境下,人们不得不在夜间哭泣,声音传遍了四周的乡村。这里的“宵哭”一词用来形容人们夜晚哭泣的情景,而“四郊闻”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人们哭声的传播范围。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的描述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身处逆境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