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轺离索久,窗户入凄凉。
场圃凌霜筑,宾鸿何处翔。
越裳天伐寝,兰畹国馨扬。
咫尺雷阳地,闲赓白雪章。
霜节
使轺离索久,窗户入凄凉。
场圃凌霜筑,宾鸿何处翔。
越裳天伐寝,兰畹国馨扬。
咫尺雷阳地,闲赓白雪章。
注释:
- 霜节:指秋天的霜降时节,也泛指秋季。
- 使轺(yáo):使者的马车,古代出行时乘坐的车。
- 索:绳索,这里指时间长久。
- 窗户:指窗户内的景象或心情,这里指的是室内的冷清、凄凉。
- 场圃(pǔ):田地,这里指农田。
- 凌霜筑:用霜打过的泥土筑墙,形容简陋。
- 宾鸿(hóng):古代传说中从南方飞来的大雁,这里比喻客人或朋友。
- 越裳:古代对南方国家的称呼,这里可能指的是越南。
- 天伐:古代传说中的神力,这里可能指的是上天的力量。
- 兰畹(wǎn):兰花的园林,这里指国家。
- 雷阳: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名。
- 闲赓(gēng):闲暇之余,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在闲暇时刻创作诗歌。
- 白雪章:指洁白如雪的诗歌,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作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作品,通过描绘秋日的场景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家国的怀念之情。
首句“霜节”点明了季节,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使轺离索久”,诗人描述了出使途中的离别之苦,时间漫长,使人感到孤单和凄凉。这种情感贯穿于整首诗中,成为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窗户入凄凉”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诗人通过对窗户内景象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助感。这种情感在诗中反复出现,成为了诗人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
“场圃凌霜筑,宾鸿何处翔。”两句通过描写农田和大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农田上的霜冻和大雁南飞,都给人一种荒凉和寂寞的感觉。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现象,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最后两句“越裳天伐寝,兰畹国馨扬。”则将主题转向国家和民族,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怀念。越裳天伐寝和兰畹国馨扬都是对国家的美好寄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赞美和祝福。而“咫尺雷阳地,闲赓白雪章”一句则表明,虽然身处远方,但诗人仍然心系祖国,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秋日的场景和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助和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家国和社会的深刻感悟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