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岑阁倚高秋,省署乘闲独上楼。
禹迹而今归大统,王生何用忆荆州。
郊晴云敛千峰出,江晚波恬一艇浮。
封境年来幸无事,具臣犹抱杞人忧。
【注释】
森森:高峻貌。岑阁:山峦环绕的楼阁。倚:靠,靠着。省署(shěn shǔ):指官府。乘闲:空闲时间。独上楼: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禹迹:大禹治水的足迹。大统:一统天下。王生:泛指读书人。王逸《楚辞章句》卷六:“屈原为楚怀王左徒,王惑于谗,将群体贬。”王生即王逸自称。何用忆荆州:为何还要去怀念荆州?荆州:古郡名,今湖北省江陵县一带。郊晴:郊野晴朗。云敛:天空的云彩聚集。出:显露。恬:平静。波恬:水面波平。具臣:对君王的谦称。杞人忧:比喻无谓的忧虑。
【赏析】
和紫薇楼韵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作品,此诗写于庆历年间。诗中抒发了作者因遭奸人排挤而愤懑不平的心情,也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腐败。全诗感情激荡,意境高远,气势豪放。
首联“森森岑阁倚高秋,省署乘闲独上楼”。这两句描写了登高临眺所见之景。“森森”一词形容山峦重叠,巍峨挺拔。“岑阁”,亦作“层阁”,“山楼”。山峦环绕的楼阁。诗人登上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之中的山楼,凭栏远望,只见秋高气爽,万木霜天,一派高洁澄明的境界。“倚”字表现了诗人登高临眺时的愉悦心情。“省署”指官府,这里指代朝廷。“乘闲”“独上”,写出诗人在闲暇无事之时独自登临高楼,以排解内心的郁闷。
次联“禹迹而今归大统,王生何用忆荆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看法。“禹迹”是指夏禹治水留下的足迹,此处指大禹的功绩。“王生”即王逸,这里借指那些被排斥、受到打击的人。“归大统”是指天下统一,国家安定。“归大统”与前文的“倚高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振奋与昂扬。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还在思考着更深层次的问题。“何用忆荆州?”这句问话既表明了自己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郊晴云敛千峰出,江晚波恬一艇浮”。这两句继续描述了诗人登高临眺所看到的景色。“郊晴”指的是郊外的天空湛蓝明朗。“云敛”则是指天空中的云彩聚集起来变得十分清晰。“千峰出”形象地描绘了云彩散开后,千座山峰露出的景象。“江晚波恬”,则是描绘了江面上波平如镜,宁静致远的画面。“一艇浮”,则是说一艘小船在江面上悠然自得地漂浮着。
尾联“封境年来幸无事,具臣犹抱杞人忧”。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忧虑之情。“封境”即国土疆界。“杞人忧”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日:‘吾惧焉,若使人患之,吾其奈何?’乃使妇人悲其子,曰:‘他日我老,尔记忆我之言!’故彼妇人悲感其子而中夜以哭,以哀公之病也;若使人忧之,若有他志,则为我伤也。”“具臣”即对君王的谦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人虽然身处朝廷之上,但内心仍然忧虑重重,担心国家未来的命运是否能够一帆风顺。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