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浮云任往还,荆扉客少昼常关。
机忘自觉穷通好,心远偏宜杖屦闲。
数曲疏篁成隐所,一天幽思在前山。
年来白发都全白,丹鼎何时藉驻颜。

注释:

门外浮云任往来,荆扉客少昼常关。

机忘自觉穷通好,心远偏宜杖屦闲。

数曲疏篁成隐所,一天幽思在前山。

年来白发都全白,丹鼎何时藉驻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刘静修先生的自适之作。诗人通过描述与友人的交往和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第一句“门外浮云任往还”,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门前的浮云自由自在地来去,象征着诗人与刘静修先生之间的友谊深厚,不受外界干扰。

第二句“荆扉客少昼常关”,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用“荆扉客”来形容自己,暗示了自己隐居生活的身份。他希望在白天的时候,能够紧闭门户,避免外界的干扰,享受这份宁静。

第三句“机忘自觉穷通好”,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表达。他认为,只要内心坚定,不计较名利得失,就能过得快乐。这里的“穷通”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而关键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第四句“心远偏宜杖屦闲”,则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主题。诗人认为,只有心境超脱,才能享受到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的“杖屦”是一种古代的旅行工具,象征着诗人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五句“数曲疏篁成隐所”,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几丛疏落的竹子,构成了他的隐居之所。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第六句“一天幽思在前山”,则是他对前山景色的想象。这里的“幽思”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他希望能在这片山水中,找到心灵的寄托。

第七句“年来白发都全白”,则是诗人对自己年岁的感慨。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白发都变白了,这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最后一句“丹鼎何时藉驻颜”,则表达了诗人对长寿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借助丹药的力量,延年益寿。这里的“丹鼎”可以理解为炼丹的工具,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