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亭连翠巘,幽庵湛孤清。
般游合寮佐,趁兹烟雨晴。
春阳载昭苏,野蔌出土青。
哲人去不还,日月忽已征。
有生竟何事,耗此元阳精。
萧萧松杉间,有鸟鸣伊嘤。
扪萝陟奇颠,群峦伏以倾。
眇彼尘壤区,蚁聚方营营。
凭轩一长啸,落日横郊坰。

翠云庵

昭亭连翠巘,幽庵湛孤清。

般游合寮佐,趁兹烟雨晴。

春阳载昭苏,野蔌出土青。

哲人去不还,日月忽已征。

有生竟何事,耗此元阳精。

萧萧松杉间,有鸟鸣伊嘤。

扪萝陟奇颠,群峦伏以倾。

眇彼尘壤区,蚁聚方营营。

凭轩一长啸,落日横郊坰。

【注释】

翠云:指山色青翠如云。

昭亭:亭名,在昭陵附近。

连:连接。

翠巘:青翠的山峰。巘,小土山。

幽庵:幽静的庵堂。

湛:水深而清。

般游:同“班游”,即宴集游乐。合寮佐:聚集僚属。寮,官署、府第;佐,辅佐。

趁:趁着,趁着。

春阳:春天的太阳。

昭苏:使暖和起来。

野蔌:野菜,泛指蔬菜。出土青:从地里生长出来。

哲人:贤能的人。去:离去。

日月:指光阴、时间。征:逝去。

有生:活着的人。竟:终究。何事:什么事。元阳精:元气、生命力。

萧萧:风声。

扪萝:攀着葛藤。

陟(zhì):登山。奇颠:险峻的地方。

眇(miǎo):遥远的样子。尘壤区:尘土飞扬的地区。

营营:忙碌的样子。

凭轩:倚在窗前。长啸:大声地呼喊。

【译文】

昭陵旁边的亭子与翠绿的山峰相接,幽静的庵堂清澈明亮。聚会僚属,趁着这晴朗的春光,一同出游。春天的太阳温暖了大地,野外的蔬菜新鲜嫩绿。那些贤能的智者都离开我们走了,光阴就像流水一样匆匆流逝。活着的人终究要做什么?消耗了人的生机活力。风吹动着松柏和杉树,发出阵阵声响。攀着葛藤,登上险峻的山顶,远远望去,尘土飞扬的地方,蚂蚁们正在忙着忙碌。我依窗而立,高声长啸,夕阳已经斜照在郊外的原野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七律之作。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进士及第,累官至给事中。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知选事。安史之乱时被俘至长安,后逃归洛阳,官至太子中允。后因参与逆谋,为奸人所构,获罪下狱,流放至黔州,死于黔州途中。他工书画音乐,好谈禅理,善画山水,尤其精通佛学与道家学说,有”诗佛”之称。著有《王右丞集》。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秋,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路过昭陵时所作。当时,王维年仅三十三岁,正值仕途得意之时,却遭到这样一场政治打击,使他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诗的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明丽宁静的山水图卷;五、六两句写人,表现了诗人的感慨之情;最后两句写物,表达了诗人的哀怨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风格清新淡雅,是王绩山水田园诗中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