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琅步天阙,赫若声光驰。
东平得良辅,早酬明主知。
分牧佐南荒,慈和诞敷施。
旁诹历岩曲,炎熇濯清漪。
忽投簪绂去,偃蹇江之湄。
孤标振名流,寿乐理亦宜。
遽然杳仙驭,遗音嗣灵辉。
【注释】:
- 鸣琅(láng):指天子。
- 天阙:指朝廷。
- 赫若声光驰:形容天子威武,声名显赫。
- 东平得良辅:指的是汉朝的东平王刘苍。东平王是汉宣帝刘询的长子,他在位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 分牧佐南荒:指的是汉朝的霍去病。霍去病是汉武帝刘彻的将军,他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 慈和诞敷施:指的是汉朝的张汤。张汤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他为人公正严明,执法如山,深受人们的敬仰。
- 旁诹历岩曲:指的是汉朝的东方朔。东方朔是西汉时期的人,他曾在汉武帝面前直言不讳,被贬为待诏宫司马门。
- 炎熇濯清漪:指的是汉朝的霍光。霍光是汉武帝的外戚,他是汉昭帝的辅政大臣,他为人精明能干,深受人们的尊敬。
- 忽投簪绂去:指的是汉朝的董仲舒。董仲舒曾上书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后因反对汉武帝的迷信思想,被免官。
- 偃蹇江之湄:指的是汉朝的杨震。杨震曾任荆州刺史,他为人正直,不受贿赂,被誉为“四知刺史”。后来因得罪了宦官,被免官。
- 孤标振名流:指的是汉朝的班固。班固是东汉初年的史学家,他的《汉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寿乐理亦宜:指的是汉朝的王褒。王褒曾为武帝起草诏书,歌颂文帝、景帝的功德,受到汉武帝的赏识。
- 遽然杳仙驭:指的是汉朝的李固。李固曾任太尉,他为人清廉,不畏权势,被誉为“三君直臣”。后来因得罪了宦官,被陷害致死。
- 遗音嗣灵辉:指的是汉朝的傅毅。傅毅曾任尚书令,他的文章才华横溢,被称为“辞赋宗匠”。后来因得罪了宦官,被免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古代忠贞之士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古人的形象和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鸣琅步天阙,赫若声光驰”,描述了天子(皇帝)威严庄重地登上天阙(皇宫)的场景,形象地描绘出皇帝的威风凛凛。
第二句“东平得良辅,早酬明主知”,赞颂了东平王(刘苍)辅佐明主的功绩,表明其早有回报君主之恩的能力。
第三句“分牧佐南荒,慈和诞敷施”,赞扬了霍去病辅佐南荒的功劳,展现了其仁爱之心和慷慨施舍的美德。
第四句“旁诹历岩曲,炎熇濯清漪”,赞颂了张汤的聪明才智和执法如山的精神风貌。
第五句“忽投簪绂去,偃蹇江之湄”,描述了董仲舒因反对汉武帝的迷信思想而被迫离开朝廷的情景。
第六句“孤标振名流,寿乐理亦宜”,赞颂了班固的历史地位和成就,表达了对其长寿和快乐生活的期望。
第七句“遽然杳仙驭,遗音嗣灵辉”,描述了李固因触怒宦官而被陷害致死的命运。
第八句“遗音嗣灵辉”,表达了对傅毅才华和成就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对其未来命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