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华月始流辉,便毓明珠产绣帷。
共喜仁人还有后,谁云天道竟无知。
闻啼已识真英物,作颂惭非绝妙辞。
仙种从来好花发,天香吹到凤凰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要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
首先看首联“庆阳司寇八月十六日得子”,意思是说在农历八月初十这一天,庆阳司寇(官名)生了儿子,这是诗的开头两句。庆阳司寇,就是唐朝诗人李益,字君虞,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人。大中六年(852年),进士及第,官至检校吏部郎中同昌主簿。这首诗是李益写给儿子的,写的是儿子出生的情景。“中秋华月始流辉,便毓明珠产绣帷”,意思是说,当月亮刚刚露出笑脸的时候(中秋),明珠就诞生了(生下了孩子);他出生的地方就像织布机上的锦帷一样美丽。这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儿的诞生场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共喜仁人尚有后,谁云天道竟无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大家都高兴,因为有了这位仁人之后,人们就不会再抱怨天道不公了。作者通过这四句诗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其次看颔联“闻啼已识真英物,作颂惭非绝妙辞”,意思是说听到婴儿哭声就知道他是真英雄,但写他的赞颂之词却觉得不足为奇,不够精彩。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新生儿的喜爱之情,也表现出了作者谦虚谨慎的品质。“仙种从来好花发,天香吹到凤凰池”意思是说这个孩子真是像神仙一样的孩子,他的出生就像是鲜花绽放;而且他身上散发出的香气,就像天上的香气飘落到了皇宫的水池里。“仙”“凤池”这两个词,分别指的是神仙和皇帝的宫殿。这两句既写出了新生儿的可爱之处,也写出了他将来的成就和地位。
最后看颈联“闻啼已识真英物,作颂惭非绝妙辞”。意思是说听到婴儿哭声就知道他是真英雄,但写他的赞颂之词却觉得不足为奇,不够精彩。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新生儿的喜爱之情,也表现出了作者谦虚谨慎的品质。“闻啼已识真英物,作颂惭非绝妙辞”的意思是说,听到婴儿哭声就知道他是真英雄,但写他的赞颂之词却觉得不足为奇,不够精彩。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新生儿的喜爱之情,也反映出作者谦虚谨慎的品质。“闻啼已识真英物,作颂惭非绝妙辞”的意思是说,听到婴儿哭声就知道他是真英雄,但写他的赞颂之词却觉得不足为奇,不够精彩。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新生儿的喜爱之情,也反映出作者谦虚谨慎的品质。
【答案】
庆阳司寇八月十六日得子
中秋华月始流辉,便毓明珠产绣帷。
共喜仁人还有后,谁云天道竟无知。
闻啼已识真英物,作颂惭非绝妙辞。
仙种从来好花发,天香吹到凤凰池。